【访谈记录】1941剧本大型多人团战访谈录

作者:Canis Vasily 转载请标注原出处

截至发稿,1941团战已经进行到T38(1942.3.8)。这是目前论坛上(也很可能是国内)组织过最长的WITE2团战推演,在现实时间中也打了大半年。就战况来看,这可能也是目前水平最高的团战。

本人于1941年10月作为苏军统帅部代表负责沃罗涅日以南战事,指挥了10-11月的顿巴斯防御战役,以及12月初第一个星期的反攻,后来南线交由苏军大元帅猫可夫负责。1942年1月,本人与原苏军中线负责C.C.乘机向德军投诚并接管OKH,由C.C.统管东线战事,我依旧负责南线防御。1942年2月,我由于要忙毕业设计交出指挥权。

这份访谈录为我于会战期间采访苏德指挥官得出,希望能带给玩家新的见解,也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入坑。不定期更新。另外一提,1943年团战访谈录不会再更新了,咕咕。

因为本人左右横跳,两面派不老实,文字可能在立场上存在偏差,本人已尽可能保证行文中立,还望读者海涵。

2 个赞

采访:猫可夫

猫可夫作为苏军统帅部一号,指导了夏季若干防御战役的实施,在冬季反攻中亲自上马主攻南线。我在向德军投诚后,虽然也负责南线防御,但也和他保持不定期的书信交流讨论战况。

猫可夫一贯表明,他的指挥体现了苏军大纵深作战的精要。冬季会战中他指挥的南线反攻无疑是成果最为辉煌的部分——当然一部分原因是这个方向本身就投入了最多的力量。除此之外的原因是苏军在策略上得当还是德军存在失误?我们听听苏军一号的意见。

Q:Canis Vasily
A:猫可夫

Q:猫可夫你好。在1941年冬季前,统帅部关于冬季攻势有数种估计。一种主张是集中全力在南线进攻,这就造就了如今的情势;也有主张如在中央方向上进攻以减轻莫斯科方面的压力等。你作为最高统帅是持什么样的估计?你认为你的估计是在什么样的态势和兵力情况下做出来的?这个估计是和战局发展一致,还是存在明显偏差呢?

A:在冬季,首要考虑的是我军的机动性,其次,考虑的是战略态势,中央方向相比南方,地形相对复杂,且敌军由于内线作战,离补给源相对较近,而南方,地形平坦,能最大发挥苏军机动性,且敌军补给相对最差,这是客观条件决定的。而后,敌军在南线形成的大突出部,更有利于我军在多个方向发动大纵深进攻,要知道,多个方向侧翼进攻,会进一步弥补冬季苏军机动性不足的缺点。所以最后如STAVKA所推演的那样,在南线从罗斯托夫一直反击到第聂伯河边。苏军集结了80万人反攻主力,外加配合的两个方面军,一共140万人,完全达到了冬季反攻的战略目的。

Q:冬季会战德军伤亡严重,尤其是南线损失尤为惨重,数个步兵师(甚至包括一个摩托化步兵师)遭到合围歼灭。德军遭受如此损失,一方面当然是苏军在南线兵力尤为雄厚;但你是否认为亦存在另一方面,即德军自身在战役或战略上存在规划失误?或者说,你认为德军有什么可能的减少损失或者避免合围的策略?

A:德军的冬季会战,总结来说就是“静态防御”,诚然,苏军有充分的准备和雄厚的兵力,但是在接连被突破战线后,依然没有改变静态防御的策略,只能说德军缺少机动防御和防守反击的经验,在我看来,首先对苏军的冬季攻势准备不足,这种不足造就了没有充分评估敌我实力。非常被动的被苏军多个方向调动,被不断拉扯战线,到处救火。导致整个战线随之崩坏。苏军在选择兵力集结,突破方向,多方向依次发动突击的整体配合上做过多次推演。在推演中,STAVKA也评估德军可以有机会利用突出部优势,算好苏军运动性极限,集中兵力对苏军一翼做坚决反击。或许可以改变战略态势吧。

Q:你认为德军换帅对整个冬季作战有什么积极的改变吗?

A:哈(笑)在苏军看来,冬季作战完全STAVKA的掌控之中,任何人都不能阻止苏军达成冬季反攻的战略目的。

Q:OKH在2月甚至已经在讨论第聂伯河大弯曲部可能不可守。STAVKA是否也有类似关于夺取第聂伯河,或者说攻克某据点后在夏季撤出以限制德军补给距离的策略?就目前来看,战线还是在第聂伯河稳定住了,苏军为何无意发展类似策略?

A:这个问题对双方是一样的,OKH2月讨论第聂伯河大湾曲可能不可守,原因很简单,就是战线会随着逐渐向西推进而越来越长,兵力会越来越吃力,同样对于苏军来说也是如此,2月就算是苏军拿下来后,虽然苏军有能力这么做,也会面临德军OKH的讨论,战线太长,可能不可守。而冬季战役接近尾声。只能说,在42年初这个时间点,双方在某一条线达到了平衡。

Q:即便不考虑南线,苏军在冬季会战中的收获也是惊人的。在北线,苏军克服了密林和沼泽夺回了卢加和诺夫哥罗德,几乎突进到普斯科夫;在中线,亦夺取了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德军在这两条战线上伤亡亦相当严重。这在STAVKA一开始的预计中吗?如果这两条战线上的辉煌战果是意外之喜,那您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A:在北线和中央的反击作战之中,的确是超出了STAVKA的预计,首先是苏军中央和北线指挥员对战机的把握和进取精神,并不因为所在方向不是主攻而丧失主动进攻的作风。其次,德军在北方和中央依然缺少好的防御策略,导致节节败退。

A:最后,德军在冬季士气的低迷,才是冬季落败的主要原因。战争是人的战争,胜不骄败不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胜利垂青。

1 个赞

其他访谈赶紧端上来吧

采访:可可

可可指挥的VVS(红空军)在战争开始后为苏军防御起到积极作用。他的精细调配发挥了VVS在量上的优势。大家都知道,VVS在质量上完全无法与LW相比,但VVS毫无疑问在夺取胜利这方面比LW显得更为重要——但具体如何?不妨从他口中寻找答案。

Q:Canis Vasily
A:可可

Q:总体而言,您认为VVS在1941年战局中在什么方面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A:在开站初期趁德军机场缺少的的情况,在关键地段进行高强度的GA作战,带来的遮断值有助于地面获得一点点喘息的机会,并迫使德军在进攻低端稍稍分散兵力;轰炸普罗耶仕蒂也算是为了长远的胜利而投资。

Q:能否与我们介绍一下一次GA出动的机队规模如何,架次如何?

A:通常我们会控制一次GA的总规模不大于100架,总架次介于2000-3000架次的水平。考虑到,天气对航空兵出动的影响,通常希望行动损失控制在10%以下。良好的天气,损失率可以低至2%。考虑到英美同行的情况,重型轰炸机参与的GA是性价比很低决策。

Q:我们注意到冬季苏军仍然在暴风雪天气下进行GA。请问这会造成何等比例的Operational损失?您认为在暴风雪天气下出击的必要性如何?

A:暴风雪天气会减少空军出动的频率,但不是0。只要空军不是执行超远程跨海跨区域任务,operational的损失不会上升到超过10%总架次的水平。对于冬季作战来说,受限于卡车损失带来的惩罚,一线部队通常很难足额补充所需的弹药油料和补给。VVS在南线反攻中贡献了周均400+吨的空运补给和突破地段重点打击,减轻陆军突破的难度。而且恶劣天气同样制约德空的出动,让我们拿到了来之不易的制空权。

Q:总是说伊尔2为VVS法宝,能否直观让我们认识一下伊尔2的对地效率?例如,和其它战术轰炸机的横向对比?

A:在战前研发并投产的诸多航空器中,伊尔2,佩2,伊尔4成为了现在VVS对地面目标的主力机型。由于伊尔2是TACB的定位,它可以进行超低空对地支援。其余定位为LB(level bomber)机种只能在特定高度执行任务。一般来说高度越低效率越高,IL2在对德军地面部队的打击时,有8-10倍的效率优势,且产量高不惧损失。在实际使用时出现过诸如单次任务GA击杀近2000人和德军某个团因为空袭撤退的案例。我对佩2和IL4评价不高,属于勉强够用。

Q:您认为LW拦截对VSS的效力起到多大程度的影响?VSS有无成熟办法限制其拦截以最大化GA效力?

A:LW仍未对VSS的夜间行动做出任何有效的限制。日间任务则是LW受限于机队规模,出动率不能满足拦截需要或是火力全部集中在护航飞机上,炸弹依旧可以顺利扔到目标上。VSS目前受航空工业搬迁和缺乏铝材的影响,航空器的质量远逊LW。我们相信在后续改进机型投产和租借法案提供的设备帮助下,可以拿到有限的制空权来减少LW带来的麻烦。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