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后分布舰队部署可行性的探讨(二)

一、想定的制作过程以及推演结果梳理

在上一篇文章《关于前后分布舰队部署可行性的探讨(一)》(以下均称《探讨(一)》)当中,笔者对整个构想以及想定的制作做了初步的介绍,然后也在知乎和战争艺术论坛两个地方获得了一些评论的反馈。在这一篇文章当中,笔者也采纳了不少评论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也会在后文当中阐述如何通过想定上的设置来回应在《探讨(一)》评论当中的一些疑惑。

关于前后分布的舰队部署可行性的探讨(一)133 赞同 · 15 评论文章

首先,在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或者是航母打击群的前方设置一个由1-2艘的驱逐舰组成的碎面战斗群是否是有可能的,同时也就是是否会存在美军舍得将阿利伯克级这样的主力舰艇作为一个前出的“牺牲品”来为航空母舰挡子弹的情况?虽然这颇有些像很久之前在冷战时期当中,美军将领所提出的“将佩里级护卫舰放在航空母舰的后边来挡鱼雷”的笑话,但笔者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点则是双方博弈所产生的可能的结果,第二点是海战当中的弹药急剧消耗的大趋势将可能引导指挥者对于海战弹药的集中化使用。

而对于中美双方在西太平洋上第一到第二岛链的大区域的博弈来说,给双方在这一片比较广袤的海域当中进行一段假设:海战需要双方都投入相当数量的弹药以及盾舰、核潜艇、常规潜艇以及航空母舰。假设一,决战式的海战,这意味着要在武装冲突之前进行极其充分的弹药准备,在一个方向上集结所有能出动的航空母舰等武器,并且能够承受一定数量上盾舰的损失甚至是航空母舰的损失,双方将通过大量的反舰导弹来摧毁对手的航空母舰,重创对手整支海军,使得其在未来10年乃至20年都无法恢复。假设二,有限规模的海战,这意味着要在武装冲突之前进行充分的弹药准备,并且集结一定数量的盾舰,1-2艘航空母舰以及若干数量的核潜艇,并且能够承受盾舰的损失,但不能承受航空母舰的损失。在这个前提之下,双方都对对手航空母舰和盾舰进行持续的威胁和尝试打击,并以击沉对手的舰艇为主要目标,并不区分是击沉了盾舰还是航空母舰。假设三,双方不打算在这个海域进行战斗,只凭借航空母舰和反舰弹道导弹进行威慑,这也将意味着,如果在此情况下遭受对手的突袭,那么将毫无还手之力。

在此基础之上做一些博弈分析,假设双方都不打算在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区域进行战斗,那么双方需要进行的战备资源消耗就是0(数值做为一个抽象单位进行参考)。如果双方都采取决战式海战的策略进行准备,那么双方的消耗抽象点是10000,但此时双方所进行的准备都是10000,因此谁都无法占到便宜,消耗抽象点都是10000。同理,如果双方都采用有限规模的海战,双方的消耗抽象点均为3000。

如果A国按照决战式海战进行投入,而B国并不打算在这个海域进行战斗,那么在两国的对抗当中,B国的海军将会受到重创或者摧毁,因此此时输家的支付为+∞;在此基础之上,假设采取了为决战式海战策略进行投入的国家获得了20000抽象点的好处,那么此时这个国家所获得的好处就为20000-10000=10000。如果一国采取的是有限规模海战策略,而另一国并不打算进行战斗的话,那么此时假如获得的好处是有限的,为18000点,再扣除准备点数3000点,所获得的好处就为15000点。

假如,A国采取了决战式海战策略,而B国只采取了有限规模海战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B国并不会主动发起进攻,但由于采取了A国占优,因此设定A国将在冲突当中获得收益3000抽象点,而B国则付出3000抽象点的代价。此时对于采取A国来说,总体为-10000+3000=-7000的收益点,采取B国则手-3000-3000=-6000的收益点。那么,单元格中左边表示A国受益的抽象点,右边表示B国受益的抽象点,如表所示:

由表所得,无论另一方采取何种策略,选择有限规模海战作为己方的策略最为有利,而对于另一方来说也是如此。**双方均选择有限规模的对抗策略的策略组合是唯一的纳什均衡。**也就是说,理性的决策者都会选择有限规模海战的策略作为其准备海战的策略。

将模型还原到想定当中,就是双方决心要在这一区域之内扳手腕、决高下,那么就要能够承受盾舰的损失,并且双方都会对对手的航空母舰展开具有相当威胁力的进攻。当视角换到美方,如果想保证航空母舰的生存率,那么就需要保证航空母舰始终都在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外进行活动,毕竟对手的卫星-反舰导弹体系仍有可能在没有侦察机的帮助下直接进行反舰打击。

在此基础之上,在CMO当中可以通过编辑器手段,将两艘航空母舰的位置设置为自动探测(Auto-detected),以模拟中方低轨道卫星群对于航空母舰的持续监视和位置提供,但是如果是按照东风-26D进行想定推演的设定,那么两艘航空母舰一旦前往关岛以西的地方,有可能会被立即摧毁。因此,笔者将想定当中的DF-26D更换为DF-21D,数量为72枚,保证航空母舰一旦进入射程圈,立刻就会被DF-21D摧毁。与此同时,保留原本轰-6K的远海打击任务以及前线鹰击-18、鹰击-100的打击任务。如此一来,整个想定可能相比于Carrier Hunt 2021来说更为架空,但是个人认为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于将来以后可能发生在关岛附近的冲突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的。

于此同时,笔者认为可以降低反舰弹药的使用量。在《探讨(一)》当中笔者引用了美智库对于美军自身精确弹药消耗的趋势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就是美军现有的长程精确弹药会在高强度的冲突开始的10天当中消耗殆尽。高消耗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需要指挥者提升对于反舰弹药使用的有效性。其实无论是在Carrier Hunt 2021还是笔者在《探讨(一)》当中所设定的想定,都无疑表明了一点: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F-18和F-35所携带的反舰导弹进行反舰攻击以及反辐射攻击是非常无效的:这不仅会引起无谓的损失,同时也会让两艘航空母舰前方的CAP区域出现长时间的巡逻空缺,这也就为对手的轰-6K突击给出了机会。因此笔者将美方的反舰任务全部交给了B-1B轰炸机执行,并且将B-1B轰炸机的出动数量从6架改为了4架,发射的LRASM总数从原本的200枚左右下降为96枚。F-18以及F-35战斗机全部更换为对空挂载,在CAP区域执行任务。航空母舰的航向策略为:围绕着DF-21D的射程范围线进行横向机动,而前方的SAG则以最高航速向后撤退的同时,辅助CAP区域的战斗机进行制空权的争夺。此时双方战斗机的数量,美比中为:116:122,双方隐身战斗机的数量比例为:36:24。在《探讨(一)》所演示的想定的基础之上,将每艘前出的驱逐舰的标准-6导弹数量更正为59枚,麻雀ESSM为92枚,战斧巡航导弹为0枚,其余不变。并且将4艘核潜艇的初始位置全部向前移动,当然在后边的推演当中发现实际上作用并不大。驱逐舰发现093B大致位置的主要手段还是通过在支援区域巡逻的预警机发现鹰击-18发射的踪迹。

3轮推演结果图: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推演结果相较于Carrier Hunt 2021(数据来源于A大知乎文章):

图中并不包括标准-3以及东风-26D的弹药使用。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通过新的弹药分配方式和部署方法,能够在对手反舰巡航导弹的火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少的弹药消耗,达到相似的战果,当然其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航空母舰始终处于对手反舰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外,这一点实际上也可以被运用于DF-26D当中,但是如果想定当中采取了这种站位,使得航空母舰始终处于DF-26D的射程范围之外活动,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双方谁也打不到谁的尴尬局面。而目前所提出的DF-21D的模型将作为一个参考,抛砖引玉,如果能够有大手制作一个以DF-26D为蓝本,战斗围绕关岛附近发生的,将一定会更好。虽然想定是笔者个人制作,但在推演的过程当中也遵循了“少操作”的原则,使得在此基础之上所得出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从“防空哨舰”说起

防空哨舰(picket ship)指的是部署在整个航空母舰舰队前方约100至200千米的盾舰,其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舰队提供防空预警任务,当前方的盾舰上的大功率雷达发现了高空飞行的苏联图-22M时,将把相关的信息迅速传回到后方舰队以及执行CAP任务的F-14战斗机上,引导F-14提前进入截击阵位以及为后方舰队的火控雷达搜索提供一个初始的、大致的范围,其最终作用还是保护处于整个舰队核心的航空母舰。在预警机尚不发达的年代当中,美国就曾经将驱逐舰、护卫舰、巡洋舰等舰只部署在航母战斗群的前方,执行对空警戒任务。在冷战之后,防空哨舰的前出部署模式也一直都在保留着。即使是在今年8月的新一轮台海危机当中,也可以看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航母打击群当中同样可以在整个舰队前方部署,充当哨戒舰的作用。当然此时的驱逐舰的哨戒作用,更多地是预警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和打击,这一点在CMO软件当中也能够验证相关的功能(例如想定salvo)。

感谢叶佬@叶含 在战争艺术论坛的图

**其实可以觉察到,“防空哨舰”在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当中的主要地位还是作为整个舰队的防御角色,最主要的空中进攻、对海打击、对地打击任务还是交由舰队当中的航空母舰来担负。**而“防空哨舰”和笔者个人所提出的前后分布相比较,相同点在于:防空哨舰的部署位置和前后式分布的部署位置是大致相同的。这也就形成了一个局面:防空哨舰的防空导弹的射程圈和航空母舰上战斗机典型的CAP区域将会存在一定的重合范围。不可否认的是,前后分布的部署方式能够和“防空哨舰”同样起到为后方舰群提供预警和警戒的作用。但有所不同的是,在以往的旧装备当中,MK-26双联装发射架所发射的标准-2相比于现在的MK-48垂直发射装置发射速度慢、电子雷达上的火力通道数量少、难以和预警机共享目标位置数据等问题,在新一代的防空系统当中,有了CEC的加持,有了先进数据链的加持,也有了数量更多的火力通道,甚至在CMO当中存在着“舰射,预警机导”的功能;标准-6舰空导弹也在推演当中展示出了比以往标准-2更好的掠海拦截功能,与此同时标准-6的射程也更加远,提供的防空保护伞的范围也更加大。另外一点,值得提及的是,在推演的过程当中,“麻雀”ESSM点防御系统为舰艇在CAP区域当中的安全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防御对手前置部署的093B攻击核潜艇所发射的鹰击-18亚超结合反舰导弹的任务当中表现优异,“一坑四”的麻雀使得盾舰在占用了一个比较少的垂发装置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个非常优异的点防御系统,这是以往防空导弹系统当中比较难突破的一个方面。在推演的过程当中,笔者也曾经将前置部署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更换为052D驱逐舰。推演结果表明,在没有加装额外的红旗-10防空系统的时候,2艘052D在面对大量掠海飞行的鹰击-18的时候表现的并不够好:在1-2轮的鹰击-18袭击当中,无论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还是052D驱逐舰,即使有海红旗-9和标准-6这样的远程防空导弹,但是都几乎不可避免的会有“漏网之鱼”,让鹰击-18飞到超音速阶段,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近距离点防空系统的准确性以及发射速度。即使红旗-10能够像“麻雀”ESSM那样以近乎相同的速度发射,也却出现了因消耗速度过快而导致备弹很快被打光的情况,在之后的拦截轮当中就几乎无法对抗来袭的鹰击-18。尽管我们在这当中也必须要考虑到052D和阿利伯克2的吨位差距、垂直发射装置数量的差距以及E-2D与052D发射的海红旗-9所使用的数据链不兼容的情况。但是仍旧需要正视的一点就是,缺少类似“一坑四弹”的协助,也就意味着052D很可能没有办法像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那样在距离航空母舰比较远的地方和CAP区域当中巡逻的战斗机进行相互协助,达到绞杀对手的空优战机的战术目标。

**在现有的装备体系之下,前出的水面战斗群是能够和在CAP区域执行对空任务的战斗机形成相互帮衬之势。**战斗机、预警机为巡洋舰、驱逐舰解决的是其雷达对于掠海飞行目标发现距离不足的问题,而巡洋舰、驱逐舰为战机解决的是携带的弹药量不足的问题。其中战机携带弹药量不足的问题在第五代战斗机当中,尤其是F-35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在过去的推演经验当中,其实我们可以发现:F-35作为一种中型战斗机,限制其在CAP区域的巡逻时间以及战斗效能的主要原因是其在隐身状态下只能携带4枚AIM-120C/D空空导弹,导致其在中高强度的空战当中交战能力不如F-22。但是,作为一种比F-22晚服役近二十年的一种战斗机,所搭载的新发动机能够为其提供足够长的航程以及足够久的留空时间。因此如果F-35能够修改自己的空空导弹发射策略和条令,应当能够使其在保持空空导弹携带量的情况下进行更长时间的巡逻。

目前,在CMO当中,并不能够模拟出F-35空载起飞,在CAP区域完全依靠引导从宙斯盾舰或者是F-18上所发射的防空导弹、空空导弹进行作战的情况。有理由相信,在空载的情况之下,F-35的空中续航时间将会非常长,即使F-35在很多场合被人诟病它的极限飞行速度比较低,而在空载的情况下,飞机的飞行性能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因此在CAP区域当中,如果作为一种纯粹的“隐身引导飞机”使用,其战斗力可能不降反升:F-35相比于上一代的战斗机,集成了先进的主动相控阵雷达、IRST系统等诸多先进传感器,相比于传统的E-3G、E-2C等预警机,再加上F-35凭借自身的机动性、隐身性优势,将会成为一个更适合预警对手隐身战机的平台。在双方CAP区域重合的部分,交战情况一定是非常激烈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保留舰艇自身的自我防卫能力的前提下,取消战斧导弹在垂直发射系统当中的装载,在MK-48的垂直发射装置当中塞入更多的标准-6防空导弹,那么将会给在CAP区域的战斗机提供更多的支援和帮助,让在CAP区域的战斗机相对地能够拥有更长的留空时间。这一点对于前出了航空母舰200-300海里的战斗机来说非常重要。在三分之一放飞规则之下,当在CAP区域的战斗机被击落或者是因弹药消耗殆尽被迫返航,在航空母舰甲板上等待的战斗机才会起飞。在CMO当中,以距离航空母舰200海里的CAP区域为例,若以巡航速度(Cruise)前往CAP区域,那么战斗机在路途上所花费的时间是25分钟;若以最大推力(Afterburner)前往CAP区域,战斗机在路途上所花费的时间也要12分钟。支援所需的时间过长,对手很容易在这一时间当中运用自身的战机数量优势对CAP区域的剩余战机进行围剿,那么就会造成原本战机数量的局部小劣势变成局部大劣势。这一点在推演当中也得以证实。而如果此时,能够在CAP区域当中部署一艘到两艘盾舰用于支援,那么即使在有部分战机已经被击落的情况之下,仍旧能够有对空导弹锁定对手的战斗机,对对手的战斗机产生持续且足够的威胁。

因此,在战术的考量上,笔者的前后分布将更倾向于“空中积极进攻”而非“被动预警防御”。

三、“空中积极进攻”的战术考量

当前文在谈论到此代的宙斯盾舰仍旧具有类似于冷战时期的“防空哨舰”的功能时,提及了此代宙斯盾舰所要进行哨戒的对象从原本的携带着高速重型反舰导弹的苏联轰炸机变成了反舰弹道导弹。在传统的防空思路当中,就一定会认定防空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毕竟如果没有对手的先行进攻,“防空”就无从谈起。在面对反舰弹道导弹时,这种思路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美军需要提前将对手的反舰弹道导弹发射车给提前清除,所依赖的手段就是其他主动进攻的手段,例如通过B-2轰炸机进行隐身渗透打击、战斧式巡航导弹、JASSM-ER进行渗透打击甚至是通过“三叉戟”、“民兵”弹道导弹从高空突防进行打击。但是在面对传统的反舰巡航导弹时,笔者个人认为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思路转换的。

巡航导弹,尤其是反舰巡航导弹往往都会有一个集中收纳运输的载体。这些载体往往是轰炸机、驱逐舰、巡洋舰以及核潜艇,当然也有岸基反舰导弹发射车。其实可以发现,如果能够在这些载体装定诸元、发射导弹之前就将其摧毁,所需要的弹药量就会比在巡航导弹巡航飞行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弹药量少。假设,一艘奥斯卡级核潜艇能够携带并一次性发射24枚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如果“花岗岩”是在飞行的过程当中被标准-6拦截,忽略其他的一些因素,需要发射的标准-6数量至少为24枚,1比1地摧毁这些来袭的“花岗岩”。但是,如果是驱逐舰提前发现了这艘奥斯卡级核潜艇,那么一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就可以解决掉这24枚反舰导弹的威胁。此时一枚“阿斯洛克”的作用就“等同于”24枚标准-6,这也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巡航导弹载体被消灭的越早,对于整个舰队来说,反舰巡航导弹的威胁就越低。轰炸机亦是如此,当轰炸机没有进入到反舰巡航导弹的发射范围时,其战斗力等同一架客机。并且对于整个舰队的指挥来说,即使在战斗机第一轮的拦截当中没能把对手发射来的反舰导弹给清除掉,出现了不少的漏网之鱼,但将战斗机的活动区域推的距离舰队越远仍旧是有益的:例如假设巡航导弹以480节的速度朝向航空母舰飞行,而虽然战斗机已经在距离航空母舰480海里的海域进行了一波拦截,但是有不少数量的反舰导弹突破了在CAP区域巡逻的战斗机的防御,此时就可以组织在甲板上待命的战斗机进行第二次拦截。忽略掉起飞的时间和飞机加速的时间,战斗机即使同样以480节的航速进行飞行,前出拦截反舰导弹,其也能够在距离航空母舰240海里的海域执行拦截任务。相当于为航空母舰提供了多一道的防线,让舰艇上的防空导弹消耗的数量更少。

综上,无论对手的反舰巡航导弹选择了哪一种装载方案,**破坏对手在这种载体附近的制空权,建立属于己方的制空权都是必须的。“空中积极进攻”表现着这种战术考量,核心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夺取交战最激烈区域的制空权和保持整个战役时间当中的制空权。**在推演的过程当中,位于前方的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标准时间的15时就基本将船上的所有标准-6防空导弹打光,而后对于来袭的鹰击-18反舰导弹,只能靠舰船上的“麻雀”ESSM进行拦截防御。但是此时如果仔细评估当前的局势,其实还是可以发现是对于美方是非常有利的:此时美方已经击落了数量非常多的战斗机,无论是隐身战斗机还是非隐身战斗机,基本上肃清了在冲绳以及附近基地起飞的战斗机。并且在对手的CAP区域当中,基本不存在有歼-11、歼-15、歼-16这样的非隐身战斗机巡逻,这也意味着对手的舰群失去了一道最有力的反舰巡航导弹的拦截防线,对手对于反舰巡航导弹的拦截只能依靠在甲板待命起飞的少量舰载机以及驱逐舰所携带的海红旗-9、红旗-10这些的防空导弹。同时也意味着己方的战斗机能够在同一时间当中将CAP区域以及后方的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支援区域向着离航空母舰更远的地方进行推进,有利于拦截对手可能来袭的轰-6K以及其护航的战斗机编队,也有利于让隐身战斗机对对手在航空母舰上方巡逻的电子战飞机以及预警机发动袭击。如果在己方CAP区域当中有潜艇对己方前出的驱逐舰进行突然的袭击,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当中展开拦截,用AIM-120C/D代替标准-6的作用的同时,兼顾对海面的监视,也有利于发现和锁定鹰击-18的发射位置,在目前的态势当中,鹰击-18的发射位置将等同于潜艇的所在位置,这也将对潜艇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交战热区的制空权夺取的作用往往是双向的,即在有利于己方防御的同时也将有利于己方的进攻,这当中尤其指的是己方攻击机轰炸机对于敌方海上和陆上目标的进攻。**在《探讨(一)》当中,笔者提及了在俄乌冲突过后,美国对于自己库存当中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例如JASSM、JASSM-ER、LRASM的消耗速度进行了预测研究,其研究结果就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大规模冲突的十天当中,即使富如美国,也将在十天当中消耗掉所有的库存。那么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能够运用相对更少的远程精确弹药数量来达成一个同样的战术目标,那么是否将会缓解自身远程精确弹药的库存危机呢?而这一点在这一次的推演当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前文所提及到,在夺取了交战热区的制空权之后,对手对于反舰巡航导弹的防线从原始的CAP区域-区域/点防空导弹拦截区域-近防武器系统的三层防御圈变成了只有区域/点防空导弹拦截区域-近防武器系统的两层防御圈。那么理所应当的,突破舰队防御,达成击沉对手价值最高的航空母舰的战术目标所需要的反舰导弹的数量将会变得更少。在推演当中,笔者将原本Carrier Hunt 2021当中的6架从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B-1B轰炸机改为了4架,弹药消耗量为96枚LRASM,并且取消了F-35携带HAWC的攻击以及F-18E携带AGM-88E以及LRASM的攻击,最后的结果就是进攻弹药的消耗量不到原本想定的二分之一。

当然,在推演的过程当中也提及到一点,笔者将航空母舰上所有企图进行反舰进攻的战斗机的挂载全部更换为对空挂载。这一点的用意在于:减少无效的空中进攻,将更多的兵力花在制空权的夺取上。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也提及到相关的观点,主要就是在一个双方防空系统能力,尤其是区域防空能力相当的情况下,通过这种少量的、分散的战斗机携带着1-2枚反舰导弹进行进攻的行为几乎是无效的。这一点无论是在笔者自己修改的想定还是在原本的想定Carrier Hunt 2021当中均有体现:在笔者所修改的想定当中,处于后方的驱逐舰在得到辽宁号的位置信息之后持续以10枚的数量对于对手的航空母舰发动进攻,其最终都未能实现有效的打击。在现代的海战当中,空中积极进攻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就是空中有效的积极进攻,如果进攻无效,那么就是在无谓地浪费所携带的弹药。而根据笔者接触CMO的这些时间以来的经验,在一个双方空中力量比较均衡的想定当中,空空导弹是一种比较明显地具有攻防兼备特性的弹药种类。即使是在夺得了制空权之后,处于优势的一方实际上仍需要保持有一定数量的战机在CAP区域执行巡逻任务,以防备对于对手可能进行的反舰导弹突袭。而对于进攻方面的弹药运用,则可以放在对于对手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的持续威胁和生存压迫上,以及对于对于企图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进行压制。通过这样的进攻,能够有效地将提升己方信息感知水平并且降低对手的信息感知水平。因此保持战机的空对空挂载仍旧是整场海战的第一弹药分配要义。

参考

简明军事运筹学教程.185-186

5 个赞

目前,在CMO当中,并不能够模拟出F-35空载起飞

可以试试转场挂载ferry loadout.

好的,多谢提醒!有空我试一试 :ro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