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只会眷顾强者——基于推演谈中国海军的发展

一、前言

“海是沉默的,可是它并不柔弱。沉默不是屈服,沉默也不是顺从,沉默是看不见的力量,听不出的声音。”

二、过去的启示

在以往有核国家对于海军战略任务当中,**任务大致有二:首先,海军的建设是要对国防建设进行辅助;其次,海军要维护战时海上交通线以及海外利益。**海军的活动范围也会大致因为这两个任务而逐渐从海岸向深海进发,海军的主要或者近未来的活动范围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海洋国防建设方针,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对于海军装备以及战术的需求。苏联时期,由于苏联极为广阔的国土,横跨欧亚大陆,但是由于其几个主要海区被分割在不同的方向上,导致苏联的舰队无法集中起来使用,因此导致苏联在制定自己海军建设的方针政策时,需要把每一个方向上的海军建设进行单独的考虑——也就是虽然苏联是一个整体,但是却相当于按照四个单独的模式来建设海军,而这种建设海军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海军装备发展,尤其是大型水面舰只发展的能力。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过后,苏联意识到对于建设堡垒海域来维护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二次核反击需求,以及突破以美国为首的在亚洲和欧洲建立的对苏联的海上封锁线的需求迫切存在,彼时的戈尔什科夫提出了海军应“均衡发展”的理论,重新开始研制大中型战舰,并逐步实现了舰艇的大型化、导弹化、核动力化。而后出现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卡辛级大型反潜舰、基辅级大型反潜舰成为了实施这一策略的最好结果,但是红海军自1985年开始开始进行收缩之后,此后40年间,苏/俄的舰队再也很难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最为风光的那刻。

根据苏联海军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二战之后,随着电子通信技术以及航海技术的极大发展,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区分一个国家是陆权国家还是一个海权国家,苏联这样看似传统的“陆权国家”在冷战时期也十分重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而一个国家对于海权的需求会随着这个国家发展势头变化。**无论这个国家是为了自己二次核反击的需求还是对于海上运输线安全的需求,如果这个国家在当今的环境下想要向前发展,那么建设一支能够维护其海洋利益的海军是不可或缺的。70年代时苏联对于远洋海军的极大重视,也是整个苏联对于海洋利益需求的最高点。

苏联和美国的海洋对抗,除了将苏联的海军建设推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同样也将美国海军的实力推向历史的巅峰。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手持来自联合国授权的令箭,动用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力量来打一场让世界为之震撼的高科技战争。在伊拉克的装备与美国整体形成代差的情况之下,作为控制方的美国,指挥策略上的要点主要就是尽可能地发挥F-14、F-18所携带的AIM-7M麻雀中程空空导弹以及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优势来清剿对手过时的米格-21以及米格-23战斗机,同时在边境区域利用EA-6B以及EF-111来建立防空压制区域,对老式的SA-2、SA-3防空导弹系统持续压制,保护深入伊拉克境内的F-117和战斧巡航导弹。整体来说,美国海军在争夺伊拉克附近的海上区域时显得毫不费力,现代化的火力投送手段和强大的海军舰船就足以压制伊拉克的海上部队。当然,伊拉克自身对于岸防系统建设的不足的原因同样不可忽视。这也给予了国防建设的后来者一个启示:即便自己国家主要的国防方针还是以陆军建设为主,但是也必须要依托陆地防御来建设岸防,对可能来犯之敌给予有效的打击。

中国所面临的海洋环境,相比于过去的苏联来说,情况要好一些。我国32000千米的漫长海岸线,同时也集中在整个国家领土的东和南方向,这也就意味着,相比于苏联面临几个海区完全是被隔开,海军不能集中起来使用的困境,我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南海、东海方向的舰队集中起来使用,并且区域之间的调动还是比较方便的;同时,陆上的机动式岸防导弹系统和防空系统也可以沿着沿海公路进行快速调动。在武装冲突来临之前,这些来自陆地的岸防武器将很大程度上能够支援在近岸活动的海上舰艇。但相同的是,中国与苏联同样面临着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外部封锁:在南海的马六甲海峡旁,美军可以使用新加坡张义海军基地,阻拦或切断从中东地区向我国运输的油轮,以及派遣攻击型核潜艇对于处于我国南海堡垒海域内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寻猎;从东海出发,有著名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我国海军同时面临着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威胁。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在第一岛链上部署了和当年在GIUK缺口上同样类型的SOSUS水声监听系统,严格限制我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活动范围,从而削弱我国的核威慑能力和二次核反击能力。第一岛链上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台湾。台湾作为尚未完全控制的领土,其军事武备和战略要点不能够由我们所控制的同时,也已经被对手所利用,成为了海军发展路上最尖锐的矛盾。

三、近海的需求

(一)1996台海危机模拟推演

时间倒回1996年前后,我国海军的主要水面作战装备是051驱逐舰和053h3驱逐舰,空军装备都是一些歼-7、歼-8这样几乎脱离了当时时代的机型,现代化程度甚至不如在1991年海湾战争的伊拉克的米格-25和米格-29。海军使用的反舰导弹是海鹰-1型以及海鹰-2型,两款导弹为当时二十年前所研制的产品,最大的射程也只是在100公里左右,远远小于F-14以及F-18的CAP活动区域,对于美军的航空母舰很难产生实质性的威胁。2018年,A大利用当时还未更新的CMANO软件对于1996年的台海局势进行了推演,在扮演美方一方时,A大所采取的行动方案为:

一、命令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和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分别由台湾东部绕行台湾并自北向南、自南向北相向穿过海峡;

二、在台海中线以东建立南、北两个战斗巡逻任务,分别由独立号航母舰载机和尼米兹号航母舰载机执行;在台湾海峡建立反潜任务,由三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执行。
CMANO兵棋推演:重现1996年台海危机2151 赞同 · 508 评论文章

在笔者看来,A大所扮演的美军的任务规划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准确评估了对手基本不具备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确定对手没有办法在这个海域对两个航母战斗群产生实质性威胁。**因此在任务规划上也几乎没有考虑可能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打击,完全就是对于解放军空军的“射火鸡”行动。而最终的推演战损结果,A大也是取得了0战损达成战略目的的疯狂战绩。相比于陆军在一个装备劣势的状况下,仍够能够借助游击战等方式来对对手进行有效的杀伤,但是海军和空军几乎不存在类似的“游击战”。即便是在越南战争时期,越南空军也是凭借着有装备差的飞机来给予美国人痛击,但是不能忘记两点:第一,越南的较为复杂的陆地环境,能够为SA-2、SA-3导弹提供良好的隐蔽;第二,越南在越南战争时期,已经拥有了数量不少的、和F-4鬼怪战斗机同一时期研发的米格-21战斗机,尽管两种飞机的设计思路不同,但是战斗力没有差太远。不可否认,在海空军上,优秀的战术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装备所带来的差距,但是在装备的差距过于巨大时,在双方完全正视了武装冲突的环境当中,再优秀的战法也很难弥补1-2代的装备差距。更何况,解放军常规部队当时所面对的,是海空军战术和战斗经验都优于自己的美国海军。因此在那个时候,“忍”和“把核弹挂在发射架”上除了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其实如果回过头来看这场推演,就可以发现这场推演惨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现代化的对抗装备。**实际上在1988年的南沙海战当中,我国海军就已经出现了装备严重落后、急需更新的苗头:尽管那一场海战,赢的干脆,也赢的漂亮,但是当中隐藏了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海军舰船的吨位,几乎都要小于越南海军的舰船。在海军的舰船当中,虽然不能武断地认为,舰船越大就越好,但是一艘好的战舰,需要一定的吨位来支持在其上边放置足够的武备。冷战时代,在舰船上放置反舰导弹、放置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以及远程预警雷达等装备对于舰船战斗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装备自身都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在未来的海上争夺战当中,就需要一些吨位更大的驱逐舰/巡洋舰作为主力舰的平台,同时也需要对武器系统进行优化,尤其是对于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

在笔者前文所提及的海军任务当中,由近到远,无论是苏联海军还是解放军,都是需要经过由陆到海的过程。依据韦恩·休斯的观点当中启发,陆军相比于海军,在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任务当中,能够更快地获得来自于战线后方的补给,能够建设更为坚固、抗打击性更强的岸防堡垒,也能够通过地形、公路网进行导弹发射车的快速机动以逃避对手的侦察,对对手靠近的舰只发动突然袭击以及成本较低等等优势。首先建设一个可靠的岸防系统来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套岸防武器系统的建设目的要能够威慑台湾东海岸游弋的航空母舰编队,并且也有能力在同一时间当中歼灭台伪海军,拆散第一岛链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点。这套岸防系统包括:相对可靠和现代化的歼击机部队、岸防反舰导弹系统、一支近海导弹艇部队、一支包括了大量护卫舰和少量驱逐舰的近海部队。可以说,在1996年的视角下,战略需求几乎是全方位的,解放军装备体系当中几乎是每一个点都需要加强,都需要进行建设。

(二)2016中美南海危机模拟推演

【指挥现代行动】新巨像:新世界的黎明 2016中美南海大战67 赞同 · 30 评论文章

当把时间推进到了2016年。2016年,中美在南海发生了一次惊险的对峙事件,也差点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在五年之后的2021年,sanyr按照当时的双方情况制作了想定“新巨像:新世界的黎明”。在这个想定当中,双方的设定大致如下:美海军以两艘航空母舰为核心,舰载机采用的是比较新的F-18战斗机,并没有装备F-35C。解放军海军一方,没有航空母舰参与作战,也没有五代机参与作战,能够支持其最终打击到美海军航母,决定整场战役走向的,依靠的是过顶的卫星以及DF-21D反舰弹道导弹,驱护舰群的只能大致能够起到协助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尝试夺取制空权以及协助岸基和陆基反舰导弹系统来对美海军的两艘航母进行威胁和拒止的作用。
从装备建设层面上来说,从1996年到2016年到这20年之间,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建设做的还是非常成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概念是由美国的一些学者在2011年前后提出的。在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其中也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美国已经知晓了中国正在基于DF-21型弹道导弹开发一款反舰弹道导弹,以增强中国对亚太地区游弋的大型水面舰艇的威慑能力。但是机遇和时间对于潜在对抗的双方来说,都是相同的。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自己也在装备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F-35战斗机和LRASM反舰导弹,而F-35战斗机对于新兴的解放军海军来说是存在比较直接和确切的威胁的。F-35在设计和研发之初就打着“万国战斗机”的名号,邀请了许多国家来参与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那么在2016年的视角来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中,F-35将会被分批次地装备在韩国、日本等这样的亚太国家,更准确地说会出现在“第一岛链”附近。这对于海军航空兵和空军想要夺取第一岛链之内的制空权的需求是具有重大威胁的。因此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军队装备建设当中,首先就需要提升五代机的数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来自日韩方向的五代机威胁。

其次,就是需要更新非隐身的四代战斗机。在“新巨像:新世界的黎明”的推演当中,能比较明显地发现,虽然歼-11A、歼-10A、苏-30MKK这样的战斗机是和F-18E/F blk30被划分到同代的战斗机当中,但是战斗力已经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在推演当中,战斗机的只能够在驱护舰红旗-9、红旗-10的射程范围只能进行活动。只要超出了驱护舰防空导弹的射程范围,独自面对F-18战斗机时,就会显现出技术上的劣势。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空空导弹的射程劣势和雷达上的劣势。在E/A-18G的OECM的持续干扰之下,早期四代机的雷达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在这个推演当中,由于缺少对于驱护舰群西部的制空权的掌握,并且驱护舰上空的区域往往会被对手的战斗机给侵入。因此前线的战斗单位对于驱护舰群西部的美军驱逐舰以及航空母舰的态势,几乎是没有可以反馈给指挥员的信息。并且在这一制空态势之下,靠前的驱护舰极易在缺少对手反舰导弹和战斗机的信息之下遭到对手掠海反舰导弹的袭击,反应时间非常短,不利于整个驱护舰群对于反舰导弹的防御,如果不是在彼时LRASM反舰导弹的数量较少,并且没有使用B-1B这类重型轰炸机进行集中释放,那么整个驱护舰群将会非常危险。这一点可以在推演过程的战报当中看出来。

**再者,在这个时期,DF-21D虽然已经构建了整个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大体模型,但是距离完全建成体系仍旧有一段距离,其中最为缺乏的一环就是对于前线的态势感知能力,尤其是对于对手大型水面舰只位置信息的掌握能力。**在2016年的装备体系当中,最为适合作为海军前线侦查的飞机应该是歼轰-7,但是歼轰-7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老的飞机,不具备任何的隐身能力,前线生存能力较差,基本无法躲过同时期E-2D的空中预警监视。把这一个点还原到想定当中,笔者只能够依靠偶尔过顶的低轨道侦查卫星来对对手的航空母舰的具■■置进行定位。在这一基础上,如果要获得整个舰群实时的位置信息,只能冒险推进整个驱护舰群,利用驱护舰群上的对海搜索雷达来对对手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位置进行具体定位。战报当中也写明了一点,即便侦查卫星和抵近的956现代级驱逐舰通过音乐台(band stand)天波对海搜索雷达已经能够定位了舰船的大概位置,但是并不具备识别的功能。也就是说,航空母舰具体处于整个舰队的哪个位置,只能靠猜。当然,笔者在当时推演的时候运气非常好,驱护舰的位置已经抵近到能够监视到航空母舰上飞机的起降位置,也监视到了有固定翼飞机在先前标注的#612号未知舰船上起飞,笔者据此主动判断#612号未知舰船是航空母舰,指挥轰炸机对其进行打击后取得了战果。这是“穷仗”的一种打法,但其中包含了不少的运气成分,在人-机对抗当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也暴露了在2016年的视角之下,没有可靠的对海侦查单位来为DF-21D弹道导弹进行引导打击的事实。在下一阶段的海军装备建设当中,就需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四、远海的守望

(一)1996-2023,我们过去的“模仿棋”发展路径

“2023年3月,我国第8艘055型大型驱逐舰108号‘咸阳舰’在南海舰队某军港正式刷上舷号,这说明108舰在经过南海舰队一系列试用后,已经达到军方要求,正式入役人民海军。至此,我国首批8艘055型万吨大驱已全部交付人民海军。”

海军从1996年左右从外购入956型现代级驱逐舰补充海军防御力量开始,到这8艘055驱逐舰的全部入役,标志着人民海军一个阶段的装备建设基本结束。在这一整个阶段,比较有趣的是在网络上,中国海军所谓“摸着鹰酱过河”的梗令人津津乐道,但是对于这样的“模仿行为”,笔者认为可以引用一个来自于围棋上的概念:“模仿棋”。笔者在B站上,偶然看到了战鹰解说的一个围棋比赛当中“模仿棋”的下法,笔者认为这种围棋上的下法和我国海空军装备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颇为相似,在此引用并延伸:“模仿棋”在围棋上的下法,是一种“镜像”下法,一方随着另一方在棋盘的对称处下棋,最后形成一盘黑白方完全对称的棋局。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棋手在下棋的过程当中不会落入下风,保持双方始终处于均势。这样的“模仿棋”帮助了中国海军绕过了许多在装备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博弈过程,节省了不少的研发时间。但这种“模仿棋”实际需要的棋力很高,要能够看出对手走的并不好的那一步棋,不模仿对手走的不好的这一步棋,下自己认为更好的那一步棋。明显地,发展了百年海军的美国,早已是一位棋力高强的宗师,但并不是说,宗师就不会犯错;也并不能说,宗师的下棋的每一步,都可以使得我们罔顾自身发展需求,忽略客观环境来进行“模仿”。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LCS濒海战斗舰。LCS滨海战斗舰不仅并不适合我国海军在未来时期内的发展,也不算一个适合进行制海战斗的装备。因此无论未来美国海军的装备采用了哪种发展路径,都不应当盲目地模仿,而应当以自身需求为基点来发展未来适合中国海军的装备。

(二)2023-?,我们可能的应对策略与未来需求

1.海军在亚太重点地区的策略与未来需求

2023年,新一轮的台海威慑巡逻行动开始,在这一次的系列行动当中,笔者非常惊喜地发现:山东舰的阵位前出到了台湾岛的东南面。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信号。如果一直关注着战争艺术论坛的读者,就可以知道这样的部署模式在2021年就在战争艺术论坛前辈A大的文章当中出现过。一方面,笔者感叹前辈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强悍的判断能力;一方面,这样的部署实际上是一个信号:中国海军对于远洋区域控制的探索已经开始。但海军在亚太地区所面临的环境,在面对具体的对手时,仍有些许差异。整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对手,有一支基本不具备夺取制海权能力的海上部队和落后的四代机的军队。

第二类对手,有一支具备较弱夺取制海权能力的海上部队和四五代机混搭,但是五代机数量较少的军队。

第三类对手,有一支具备较强夺取制海权能力的海上部队和完善的四五代机混搭体系的军队。

不同的对手,也就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由此所产生的战役战术需求也就不同。

对于第一类对手,由于其地理位置与我们较为接近,可以依靠着重依靠发展陆地上使用的高精度传感器系统、大型陆地雷达来对对手的海空态势进行时刻的感知和监视。并且通过态势感知的优势和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优势,在较远的距离上对对手的制空部队进行远距离的打击,夺取制空权。而对于海上单位,同样可以通过岸基反舰导弹进行远程、低成本打击。因此在海空军的对抗上,难度并不是很大。

对于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对手,难度系数将会比第一类对手要高上很多。首先,至今为止,第一类对手未能为我们的海空军提供战略位置的跳板,并且在打击第一类对手的同时,需要舰艇编队前出,牵制、甚至对抗后两类对手直接的介入。因此从陆地起飞的战斗机以及相关对海支援单位对于海军在面对这两类对手的时候,能够给予的支援并不多,那么此时就需要海军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

笔者在大学校园时,曾经选修过一门课程,叫做“东北亚安全局势”,在课堂上,老师讲授了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以及世界军事发展的态势。而整个学院,也只开了这一门有关于地区安全局势的课程,这也说明了一点,东北亚地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都是重点的可能冲突地域,东北亚的军事政治环境也因为有多方介入,一直都在迅速地变化。曾经有一本书,是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亚太军力巡视:深度解读日本海上核心战力》,书中详细讲述了有关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建设历史、建设任务、优劣势等。

而对于日本自卫舰队的未来发展是如此描述:“借鉴过去的经验,未来,日本自卫舰队将会在五个方面寻求突破,分别是建设航母战斗群、建设两栖攻击舰队、组建海军陆战队、伺机发展核潜艇以及发展海基远程巡航导弹。必须指出的是,这些都是海军进攻性力量的建设,完全违背了《日本宪法》。”这本书是2015年出版的,在2023年来看待这个观点,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在中国海军急速发展的影响之下,美国开始默许日本做属于自己的小型航空母舰,这些舰艇的吨位达到了4-5万吨,能够容纳20架F-35B战斗机,对于新生的中国海军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威胁,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实际上这两艘“航母”的战斗力并不能和福建舰以及福特级这样的正规航空母舰相提并论。但是在目前的阶段当中,这两艘大型水面舰艇将会是辽宁舰和山东舰远洋东太平洋的巨大威胁:目前F-35B对于歼-15A/B存在代差优势。如果想要在近未来与日本的海上战斗当中夺取制空权,来自机场起飞的歼-20的支援仍旧必不可少。可以说,日本小型航空母舰以及F-35B的组合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海军在远海活动的绊脚石。因此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发展一款能够在舰上起降的新一代战斗机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

此外,在4月份的台海系列威慑巡航当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4月27日的无人机绕台飞行。台当局公布的具体航行轨迹图片如下:

TB-001无人机绕了整个台湾岛,BZK-005无人机则是绕了一半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绕台飞行除了是对台当局对一些“越界行为”的威慑和警示以外,也能够反映一些问题:**就是无人机有能力绕过台湾的防空警戒范围,前出到西太平洋支援航空母舰编队进行作战,无人机所起到的具体作用是帮助航母编队提升态势感知能力。**在笔者去年7月份的文章当中有提到一点:目前航空母舰正在从整个编队的打击核心转向防空核心。当然这一点只适用于在太平洋对抗的世界第一海军和世界第二海军,并且双方的航空母舰都有这样的使用趋势。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反舰导弹数量较多,美军虽然拥有更大的航空母舰和更多的舰载机,但是并不足以完全解决来自对手携带反舰导弹的轰炸机的压力。而反过来说,虽然美军在过去的很长的时间当中,反舰导弹都没有取得比较可观的进展,即便是LRASM,也逃不掉传统的“亚音速突防”的路子。因此美军对于我国在反舰巡航导弹方面所施加的压力较少,但是我国自己的航空母舰吨位较小、战斗机尺寸也相对较大,并且不具备弹射能力,就导致单机的战斗力和携带的战机数量不如美军的同行,两个原因重叠,导致了我国自己对于航空母舰的使用策略也将倾向于防空和制空的最终结果。在这样的使用策略导向之下,航空母舰由于战斗机的数量不足,因此对于战斗机的使用策略将更加倾向于保守的DLI(Deck launch intercept,甲板起飞拦截)任务模式。**这也就意味着,整个航空母舰编队对于周边的态势感知,很可能只能来源于从航母上起飞的预警直升机,这也将导致航空母舰对于前线的情况了解不足,无法为反舰导弹提供对手大型水面舰只的位置。**不可否认,目前中国海军的装备,在这样的使用策略之下,是能够保证整个编队的自身安全的,但是在制海权争夺的战斗当中,一支只能防守不能进攻或辅助进攻的编队,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在态势感知的过程当中缺少对手的位置,致使对手的航空母舰贴近到台湾附近,那么这个航空母舰编队的前出也同样毫无意义。整套论证下来,其实可以发现,航空母舰编队虽然可以在夺取制空权上予以独立,但是由于飞机数量和飞机起飞重量的限制以及态势感知能力尚有所欠缺,因此在规划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具体策略上,除了让航空母舰编队前出到西太平洋位置之外,还需要来自陆地的辅助,即通过无人机来对航空母舰编队的态势感知能力进行补充。

无论我们是面对第二类对手还是第三类对手,最终摧毁对手大型水面舰只的手段大概率还是反舰弹道导弹。在此基础上,可以向回推:要精确地把反舰弹道导弹送到对手的航母甲板上,就需要一个十分精确的侦查、定位、识别结果。在战斗的过程当中,虽然像吉林一号这样的卫星已经有相当能力提供水面舰只的具■■置并且进行精确动态定位,但是如果能够拥有更多的侦测手段来提供更长时间的位置指示,就能够确保不会因为低轨道卫星没过顶而延误战机。因此,拥有长航时、相对易于制造的无人机就成了比较好的选择。并且如果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标准-3的反卫星能力,那么无人机的侦查将会是非常重要的补充手段。无人机在进入到侦查阵位的时候,也需要来自航空母舰战斗机的掩护和配合。当对手的战斗机对侦查的无人机展开拦截行动时,处于DLI任务状态的歼-15舰载机就需要进行起飞应对,保证无人机的侦查和定位行动,进而为鹰击-21以及东风反舰弹道导弹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位。回过头来再看4月27日威慑巡航的无人机的行进路线,就可以了解到,中国海空军在使用目前的装备来进行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的策略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装备上仍旧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海军未来的其他发展需求以及应对策略猜想

有关于海军发展目的:**首先,海军的建设是要对国防建设进行辅助;其次,海军的建设要维护战时海上交通线以及海外利益。**中国本身并不能算是一个传统的海权国家,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在海运成为了国与国之间主要的运输手段下,以及中国自身在崛起的过程中交了更多朋友的需求下,导致了海军的未来发展不能够只着眼于近处的国防安全,更要考虑到远处的制海和区域控制。以谋求在未来的海上冲突当中,能够战胜处于同一地区的对手。

我国海军长期实施的战略都是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在百科的词条当中,是如此进行诠释的:“所谓‘反介入’,是指通过打造反舰弹道导弹、反舰巡航导弹、高性能战斗机、无人机、先进水雷、静音潜艇、反卫星武器、网络武器等系统,迫使美军不得不在远离中国大陆或这些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外活动,从而丧失对中国近海危机的介入能力。‘区域拒止’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若不能阻止美军自由进入相关海域,上述力量应立足于迟滞美军进入,或通过袭扰降低美军的行动效率,从而让美军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横行。”简单来说,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是通过陆地武器和在近岸活动的武器来制海,迫使企图靠近近海的对手海军后退。而远洋制海区域控制,更加强调的是“以海制海”,即通过巡游在外的海军舰艇编队,通过自身的驱逐舰、护卫舰以及舰载飞机来打击同在一个区域内的对手航空母舰等作战舰艇。这十分强调舰艇的独立作战能力以及自持力,对于海军装备的建设要求也比过去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时期要更高,维护成本也更高。前文也说道,在确立未来海军的发展方针当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去模仿美国的发展模式。美国自身作为一个传统的海权国家,自身非常重视海军的建设,这当然也与其自身本就有巨大的海洋纵深有密切的联系。美国为了维持其海上地位和全球利益,建设了十个航母战斗群,其每年的资金运转和消耗必然也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是否能够有一种模式,既相对较低成本地适合中国海军的未来发展,也能够维持制海能力?

**笔者认为,以目前的海军发展和国内情况来说,维持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到两支能够进行随时全球支援的航空母舰编队,这也将意味着,我国的航空母舰数量将达到4-6艘。**基础在于:首先,当我们国家需要在其他地方对抗来自传统海洋强国的威胁时,如果都以航空母舰来进行硬碰硬,那么将会在未来的时间当中消耗极为大量的资金。而目前来说,我们并没有这么多的海外利益需要通过航空母舰来进行维护。其次,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打法已经成熟,可以在未来维护海外利益,对抗来自传统海洋强国的时候继续采用这一打法。这种打法相对于建设多支航空母舰编队来说,成本比较低,并且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成型。笔者基于这样的观点,利用CMO官方的LIVE想定:激战萨赫勒,改了一个比较小的想定来进行效果验证:

任务目标:利用红海上的驱护舰、机场及岸基反舰系统,打击法国以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为首的航母打击群。

推演部署

推演过程

标准时间0时22分,正在执行CAP任务的歼-16遭遇阵风-M,双方随即爆发空战。

标准时间1时24分,歼-16拦截企图向驱护舰群发射巡航导弹的阵风-M

标准时间3时15分,驱护舰群和岸基导弹发射单元发射多枚反舰导弹,最终歼灭法国航母打击群。

推演结果

笔者从原本的两艘核潜艇,改为了3艘驱护舰,并且取消了歼-16所有的对海挂载,只允许其进行对空挂载,取消了反潜巡逻机和一个中队的歼轰-7的反舰打击任务。在这样的想定设置之下,最终取得的结果也是非常漂亮的:以无伤一艘舰船的前提下,击沉了3艘法国舰艇。这样的部署成本要远小于法国的部署成本,但是究其本质,仍旧是非常传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打法。中国海军目前的防空能力已经非常强大,加上打破传统的亚超结合的鹰击-18反舰导弹,使得驱护舰群在依靠岸基战斗机和反舰武器系统的背景下,成为对传统海军强国反介入/区域拒止的重要火力输出。除了成本投入的不对等之外,海军在外的再补给始终是限制海军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未来当中,如果以维护盟友和自身利益为起点,对抗传统海洋强国的侵袭,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打法是值得进一步推开和完善的。

但是在传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打法之外,笔者所提及**的建立一支能够随时进行全球支援的海军的构想,主要是为了维护战时海上交通线以及对在维护海外利益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的体系的一种重要补充。**海军通过维护在战时海上交通补给线的安全,就能够通过大型船只将补给通过海上送到盟友和友军的手中。尤其是对于弹药的运输,海运相比于空运,吨位更大,成本也更低。此外,在海战当中,没有指挥官会嫌弃船的数量多以及船的吨位大。更大规模的海军必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毕竟中国海军所面对的潜在对手,是一支庞大的海军。我们国家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不可能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运输线上的周边国家都是所谓的“自己人”,也不能保证自己所支援到其他国家的岸防系统能够覆盖中国所需要的每一条海上交通线。因此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够脱离岸防系统和岸基战斗机、轰炸机支援的航空母舰编队变得非常重要。以电影《灰猎犬号》为例,灰猎犬号所掩护的就是从美国出发,途径大西洋,前往英国的海上运输交通线。灰猎犬号等护航的驱逐舰在中途的一段比较长的缺少固定翼反潜飞机的掩护、在面对来自德国大西洋狼群的袭击时,表现的应接不暇,对潜艇的打击能力受到了相当的限制,最后整个船队遭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在战争的后期,大西洋航线上有了美军自己的反潜航空母舰以及固定翼反潜机进行护航,使得大西洋狼群偷袭的成功率大大减小。因此飞机作为一种始终在机动能力上比舰船更强大的载具,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保护交通线的作战当中始终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让携带了一定数量固定翼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在保护海上交通线的任务当中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2023年的转折点之上,我国在短期可能采取的是进一步保持目前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同时,发展数支能够独立在外作战的航母编队。如此才能够适应国家在下一阶段的发展。

部分参考资料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 作者:刘笑阳

世界海军史 作者:E.B.波特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作者:韦恩·休斯

亚太军力巡视:深度解读日本海上核心战力 作者:曹晓光;姚宗杰

7 个赞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航空母舰编队对于周边的态势感知,很可能只能来源于从航母上起飞的预警直升机,这也将导致航空母舰对于前线的情况了解不足,无法为反舰导弹提供对手大型水面舰只的位置。

不要被一个游戏的规则蒙蔽了眼睛。对未来战争的最好推演形式,就是桌面推演!

因为未来战争根本没有固定的套路,只有无数的可能,所以桌推这种规则最灵活的方式才是最好用的。

1 个赞

桌面推演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则(先不谈什么是桌面推演),你说的“规则灵活”的推演,我觉得是自由式兵棋,而这个需要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经验,让裁判通过这个来裁决,或修改规则,所以说未来战争的兵棋推演不可能采取自由式,因为大家没有经验,只能靠规则和数据建立规则来预测。
没有套路和可能的未来战争,越是要精确预测,越需要基于军事规律的严格数据和规则,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有可靠的结果。比如楼主说的这句话,就是在严格式的计算机兵棋推演下得出的经验。
还有一种东西叫矩阵兵棋(matrix wargame),以前论坛有帖子讨论介绍,这个没有很严格的规则,但是它更像是帮助人决策,训练人的工具,而不是严格的推演平台。

2 个赞

啊这。。。。。。

这么用心的文章,先顶再看。

总体来看就是打击能力(文章里面DF-26,YJ-21都没算上)已经基本靠谱,缺乏的就是感知能力。

其实在现实中,还是有比较靠谱的天基光学/SAR监视星座,以及作为最后目标确认(作用类似于冷战时期TU-16R)穿透性侦察力量的,不过兵棋推演可能还没有把这些更新进去。

1 个赞

我的建议是换边再推演一遍,不然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