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合
双方都采取了向侧翼回旋的策略。两个高机动力的轻装步兵已经接火。
但由于罗马占据了地图的中央,需要机动的距离更少,也许之后罗马可以暂时在局部形成以多个步兵打一个骑兵的局面
罗马的统帅(也就是本人)由于在之前的对战中吃过亏,所以这次摆出的阵型的正面宽度更窄,步兵更密集,部分放弃了罗马传统的棋盘式布局。这样的坏处就是躲在后方的骑兵更不容易支援前线。
双方都采取了向侧翼回旋的策略。两个高机动力的轻装步兵已经接火。
但由于罗马占据了地图的中央,需要机动的距离更少,也许之后罗马可以暂时在局部形成以多个步兵打一个骑兵的局面
罗马的统帅(也就是本人)由于在之前的对战中吃过亏,所以这次摆出的阵型的正面宽度更窄,步兵更密集,部分放弃了罗马传统的棋盘式布局。这样的坏处就是躲在后方的骑兵更不容易支援前线。
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迦太基指挥官突然变招,大大出乎罗马指挥部的意料。
迦太基强力的左翼骑兵并没有完全进行大纵深侧面包抄战术,而是留了一半兵力牵制罗马的步兵,另一半(大约五个骑兵)在两军主力部队的缝隙之间突然右转,利用机动力优势直逼罗马方左上方散兵和骑兵的混合编队。很可能是想利用机动力优势抓住散兵,然后配合步兵一举击溃罗马的整个混合编队。迦太基指挥官之所以这样做,也许就是抓住了罗马方整个战线的正面宽度较窄的弱点。
当然,在两军阵前狭长的矩形地域横向大幅机动,所冒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罗马最前线的步兵,已经可以在本回合用ZOC控制住迦太基一到两个骑兵的移动;下一回合多个罗马步兵就可能会对迦太基骑兵造成侧击的威胁。现在一切关键的因素就是速度!如果罗马左上方的混编部队能顶住两到三个回合,可能就会对迦太基一半的精锐骑兵造成反包围之势;否则整个混编部队可能就会直接大幅溃败。
鹿死谁手,让我们下几个回合见分晓!
第九回合结束时
红色部分是罗马步兵站队硬抗迦太基骑兵的冲击,期望能和对手进入混战阶段
白色部分是双方步兵混战,罗马略微占优
黄色部分是罗马未来得及投入战斗的步兵。可能还需3-4回合才能投入战斗。这一部分可能是罗马统帅指挥最失败的部分,兵力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罗马的战线还是拉得太长,导致很多步兵疲于奔命。
参考了一下对手镜像档的布局。他的罗马军队使用的是类似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布局,的确比我的布局合理很多!
现在迦太基略微领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