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W1941——1945苏军视点战报

TGW,作为战争艺术4最好的苏德战争全景剧本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苏德爱好者的喜爱。而本次的TGW的推演,由我和言震分别担任苏军和德军的指挥官。
在推演之前,苏军指挥官大致地研究了一下德军指挥官地作战风格,最终总结出德军指挥官有以下几点特征:1,爱好打防守反击,非常重视战略运兵能力;2,和众多德军指挥官凌厉的进攻风格相比,本次德军指挥官进攻的风格比较保守,比较强调对进攻部队侧翼的掩护;3,不喜集中使用炮兵重点突破,而是喜欢将炮兵分散以给更多的部队支援;4,进攻部队保护补给线的意识较弱。
针对德军指挥官的作战特点,苏军指挥官凌舞飘雪在苏德战争6-7月给苏军制定一下作战原则:1,全力撤退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第聂伯河一线以西的所有部队,放弃该线以西的所有地区,保护苏军有生力量,以确保主防线的强度;2,除撤退以外,苏军应该留下部分迟滞部队对德军装甲部队实施迟滞,减缓德军的进攻锋芒;3,若德军的装甲师与后方拉开距离,苏军应果断投入部队切断德军前锋部队的补给线,以减缓德军的进攻速度;4,铁路运力优先保障炮兵部队的撤退,保存炮兵力量,以利后期反攻。

5 个赞

德军第一周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仅仅在第一周,德军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北线,德军步兵集群击溃了苏军在边境防御的部队,而后迅速投入装甲集群插入苏军纵深,目标直指里加和陶各夫皮尔斯;中线,德军集结大批步兵,炮兵和装甲部队,摩步迅速消灭了苏军西方面军主力,而后朝明斯克方向推进;南线,在包围利沃夫附近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并歼其一部之后,德军装甲集群兵分两路,一路朝罗夫诺,另一路朝利沃夫西南迅速推进。此时,苏军边境主力均被击溃,各处防线均出现巨大漏洞,难以遏制德军的攻势。无疑,德军迅猛的攻势使苏军处于巨大的危机当中。


苏军指挥官观察到,德军的装甲部队基本集中在这六个进攻箭头上。根据德军一贯利用装甲部队进行进攻作战的经验,上述六个箭头均为德军未来可能的进攻方向。其中,箭头1与箭头2未来发展的方向可能为列宁格勒或瓦尔代丘陵,箭头3可能进入北线也可能剑指中线,箭头5未来可能于基辅附近突破第聂伯河防线,箭头6可能于第聂伯河下游进行突破。而箭头4,由于其前进的方向为普里皮亚特沼泽,极其不利于装甲部队的推进,苏军指挥官认为,德军必定不会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展开装甲突破。因此,箭头4可能的战略选择只剩两种:北上明斯克与南进切尔卡瑟。
根据上述分析,苏军指挥官分析德军可能采取以下战略之一:1,主攻方向为北线与南线。将箭头1,2,3之装甲部队集中至北线,利用强大的装甲集群突破苏军的防线,于德米扬斯克附近打出突破口,并夺取列宁格勒。箭头4以一部分装甲进制中线,利用苏军对莫斯科的执着大量牵制苏军兵力,而主力转至南线,配合箭头5与箭头6合围第聂伯河以西或第聂伯河防线的苏军,进抵库尔斯克——哈尔科夫——梅利托波尔一线,随后继续发展后续的进攻与突破。(还有一种可能是仿照历史进行基辅大合围,但是这种战略在这个剧本并不常用,且其在中线突破过于缓慢,因此予以排除);2,主攻方向为北线与中线。德军利用箭头1,2与箭头3之一部的装甲从德米扬斯克——勒热夫一线展开强势突破,并且插入苏军纵深,夺取雅罗斯拉夫尔,随后截断莫斯科背后之铁路,切断苏军莫斯科集团的退路。北线步兵集群则在炮兵的配合下巩固突破口,并承担夺取列宁格勒的任务。中线则以一部兵力牵制苏军莫斯科集团。南线则集中箭头4,5之装甲部队于突破第聂伯河后往不良斯克——库尔斯克一线发展,随后继续往东进攻,夺取图拉,奥廖尔,梁赞等重要城市,切断苏军莫斯科集团往西之退路,最终合围苏军莫斯科集团并将其歼灭。
对此,苏军指挥官认为:无论德军采取何种战略,北线都将成为其作战重点。因此,苏军在最初阶段的布防应当着重布防北线。对此,苏军展开了对北线的针对性布防,重点防御列宁格勒正面与德米扬斯克——勒热夫一线。(由于目前苏军于此地区的兵力较少且铁路运力短缺,上图或许难以看出)

1 个赞

(小插曲:从目前推演到第五回合来看,德军貌似并没有采用上述两种战略,具体为什么苏军指挥官也不清楚,德军具体的战略从第五回合也很难判断,后续苏军的分析等后续再发吧) :sweat_smile:

1 个赞

战报做的真好!坐等大佬更新

第3-5周(由于没什么特别好讲的,水几周)
由于苏军充分的迟滞和袭扰,以及对补给线的威胁,德军采取了缓慢推进的方式,逐步朝苏军的主防线进发。北线,德军拿下了普斯科夫和大卢基,其装甲主力兵分两路,一路朝德米扬斯克推进,另一路则剑指勒热夫。在中路,德军在拿下明斯克之后持续推进,占领了奥尔沙和莫吉廖夫,并抵达斯摩棱斯克城下,其装甲一部则迂回至斯摩棱斯克的侧后方。在南线,德军以步兵和摩步为主力缓慢推进,并肃清苏军的迟滞部队,其兵锋已到达科林斯坚——文尼察——敖德萨一线。而苏军则继续以支撑点+关键位置迟滞的方式延缓德军的推进速度,并以一部分兵力前出,切断德军的补给线。苏军主力则继续加固主防线,并逐渐往北线增兵。
下面是各个回合的战线图。
t3:


t5:

鉴于每次战报都说一下分析太累,而且后续德军的推进几乎按照苏军指挥官的判断进行,我决定讲关键部分,也就是我分析的转折点和结论的回合,别的回合只是稍微提及一下一些关键的战斗。

第六周
德军南翼的装甲部队消失,而北线和中线则大量出现装甲部队的番号。结合德军中线以及北线进攻急,南线进攻缓的特点,苏军指挥官初步判断,德军的进攻重点将放在北线与中线,攻击目标则是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而在南线,德军则依靠第聂伯河天堑设立防线,依托有利地形阻止苏军南线可能的攻势。根据德军装甲力量和炮兵的走向,苏军指挥官认为,德军对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攻击将采取正面强攻的方式,而并非通过侧翼迂回制造包围。因此,苏军指挥官认为,此阶段的作战重点应为:集中全力保卫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并且为南线未来的反攻做必要之准备。而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保卫,应当以莫斯科为重点。

在这里苏军指挥官遇到了一个比较纠结的地方,就是究竟是否要将南线的防线前置至第聂伯河一线,甚至在第聂伯河以东设立数个桥头堡。最终苏军指挥官舍弃了这个想法。一方面,若将防线设置到第聂伯河一线,德军则可以全面依托第聂伯河天堑进行防御。此时苏军的大河架桥部队还比较缺乏,渡河作战能力低下,倘若德军在第聂伯河全面设防,非常不利于苏军的反攻。并且,德军只需要较少的兵力便可守住第聂伯河防线,而节省下来的兵力则可以投入至北线和中线对苏军进行攻击,不利于苏军中线和北线的作战。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把防线设置在现有的位置,则不仅防线较为稳固,而且可以引诱南线德军深入至第聂伯河东岸,从而便于苏军在平原地区实施装甲围歼战。并且德军由于处于推进状态,必然需要更多的部队,而且此时双方位于一望无际的平原,德军的并没有地形作为依托,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以及预备队进行防御,从而削弱了其中北线援军的实力,更加有利于苏军中北线的作战。因此,苏军指挥官并没有将防线前置至第聂伯河,而是维持现有之防线,继续引诱德军深入,并准备展开反击。

第七周德军的攻势证实了苏军指挥官的判断,下面是7-12周的战线图。

t6


t7

t11


t12


这个推进速度,估计打不下来莫斯科

剧透一下,苏军已经开始战略反攻了。

《战略拖更》,速速更新 :wink:

我哪里托更了?对手都还没回档 :sweat_smile:

战至15周,苏军大举反击,德军投降。下为苏军t15结束图。



1 个赞

什么?!投了投了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