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后分布的舰队部署可行性的探讨(一)

一、前言

本文又是一篇侧重于讨论的文章,所讨论的是在太平洋作战环境当中,美军所可能使用的前后分布的舰队部署模式的可行性。其具体表现为:在航空母舰周围,保持由海向陆时代的CSG的防御部署模式,也就是由一艘航空母舰,两艘盾舰组成一个航空母舰打击群。在上个月所发生的2022台海危机当中,美国海军出动了1个航母打击群(CSG)以及一个远征打击群(ESG)用于支援佩洛西所进行的访台活动。其中里根号航空母舰(CVN-76)在佩洛西专机访台当日晚,在菲律宾海执行相关任务。实际上,航母打击群的配置虽然规模上相对于以往传统航母战斗群(CVBG)的配置要小,但是却能够在一些潜在冲突出现时,能够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抵达美国高层所希望其需要抵达的地方。此次的台海危机便能够体现出这一“灵活性”,它在政治交锋当中所处在的位置会更加敏感,当然其离不开整个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在背后作为支撑,就如同《是,首相》当中哈克所派往圣乔治岛上的那800空降兵一样,其威慑意义大于实战意义:如果在8月初,美国高层以非常明确的姿态,要求两个舰群干涉台海事务,那么如果因此引起了更大规模的,在中美之间的武装冲突,那么这两个舰群在DF-21D和DF-26D以及其他一众反舰巡航导弹的面前的生存能力是完全不够看的,从军事角度来说是非常不合算的。当然,我想那空降到圣乔治岛的800空降兵也是如此,在对手的地缘优势下,相对少量的兵力投入是不足以在军事上取得优势。诚然,这当中也涉及到博弈论的部分:就是对手是否有想法将冲突进行升级,从而导致开始两个大国直接的冲突?无论最后是谁最终获得胜利,双方都将投入巨大的代价,双方的国力和国际地位将在冲突过后无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并一去不回。我们庆幸,这一情况并没有发生。

但是,就好像许多我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文章当中所提到的那样, 航母打击群的威慑意义大于实战意义的论点主要来源于航母打击群的舰艇配置火力要明显小于原本传统的航母战斗群的舰艇配置火力。 因此在我们国内的CMO推演想定当中,许多想定作者为了不让整个想定与美国海军目前所遵循的方针政策所脱节,同时能够增强整个航母打击群的火力,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例如将整个美国海军的舰队还原成原本的航母战斗群的部署模式,亦或者是将原本的航母打击群的部署模式的基础上直接增加驱逐舰或者是巡洋舰,做成“复合打击群”,来提升整个舰队的防空能力。可是,我所想的是:在美国人自己提出了诸如“穿透性制空”、“分布式海上行动”、“马赛克战”这些需要把自身兵力所“分散”出去,其想法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通过数据链优势以及网络通信优势将各个兵力的火力相互进行集中来对例如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进行遏制。这就激起了我个人的好奇心:尽管在中文互联网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但这样既能够通过分散来干扰对手的火力并且能够保持自身的火力,尤其是自身的防空火力的队形是否是存在的?并且是否是可行的?这篇文章可能并不像我之前的文章那样,注重推演过程和结果,将采用一边展示推演,一边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改进想定的方式来进行讨论。本文所采用的想定,将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太平洋冲突的想定:Carrier Hunt 2022,其作者也是我的前辈A大,Alexander Cheung。这次我也将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之上,探讨美军未来可能的舰队队形的可行性。

二、推演探讨过程

(一)猜测的队形及想法来源

这一次的猜测想法来源于我七月份所发文章的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在三个“复合打击群”中,大致的部署方式如下:
图片
其中,以北侧的罗纳德·里根复合打击群为例,外侧部署了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分别为DDG-51以及DDG-72,内侧的航空母舰及盾舰群包括:CVN-76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LHA-6两栖登陆舰,两艘阿利伯克I驱逐舰,两艘阿利伯克IIA驱逐舰,一艘CG 62钱斯洛斯维尔号巡洋舰以及一艘在舰队前方警戒的弗吉尼亚级新罕布什尔号核潜艇(Flight IIA)。舰船数量达到了10艘之多。在过去的推演经验当中,是可以知道,相关的驱逐舰进行前出,是有利于整个舰队进行反弹道导弹的防御的。驱逐舰的前出,能够为整个舰队提供更多的弹道导弹预警时间。但是如果通过图中的比例尺进行细究的话,两艘驱逐前的前出距离大致在30-40海里,前出距离较少,为整个舰队所能够提供额外的弹道导弹预警时间较少,同时也不足以干扰对手反舰导弹的火力配置,但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干扰反舰导弹的索敌以达到使其威力下降的目的。在标注出反舰巡航导弹的威胁轴线以后, 在原想定作者sanyr的想法中,反舰巡航导弹的搜索头距离不足以有30海里之巨,而反舰巡航导弹在打掉了位于前方的DDG-51以及DDG-72之后,在缺少中继制导并且受到了大量的ECM干扰的时候,反舰导弹难以在打击前面的两艘DDG之后再对之后的内侧主舰队进行搜索和锁定,那么就达到了通过队形来削弱对手反舰巡航导弹的目的。
图片
不得不说,藏在“次世代复合打击群”想定当中的这一细节非常精彩。 外侧的两艘舰艇如果遭到巡航导弹打击,将会有效地保护内侧舰队的安全。尽管在想定当中,这一队形在拥有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对手的强大火力打击之下,并没有取得非常大的效果,但是这一思路,仍旧给予我非常多的思考和启发。

过去,我们在谈论冷战传统的CVBG的舰队防空,尤其是关于战斗机对于舰队的防空,都会提到CAP(Combat Air Patrol)区域。CAP区域对于战斗的对手来说,是一扇沉重的门,是一堵叹息之墙。这扇门,将有效阻挡对手在大气层内飞行的战斗机、侦察机来搜集门之内的舰队的位置信息,并且将对手的反舰导弹挡在门之外,以保证整个舰队的安全。于此同时,CAP区域的战斗机将于内层的巡洋舰、驱逐舰一道组成多层次的防控圈,来保证航空母舰的绝对安全。这是传统的防空圈层配置,是针对以往舰队当中,较短的防空导弹射程,较慢的防空导弹装填速度来配置的。
图片

那么,时间来到了21世纪的第3个十年,无论中美还是英法俄,几乎都装备了类似于MK-41的垂发装置。不得不说MK-41以及相类似的垂发装置是舰队防空进步的一大标志性产物。理论状态下,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只要引导的数据链通道够多,一艘盾舰是可以以全弹发射的状态在同一时间将几十枚甚至上百枚防空导弹全部打出。垂发装置的出现极大提升了防空导弹的齐射数量的天花板,也提升了整个舰队的抗饱和攻击能力。尽管如此,我们知道,武器发展史,是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相互提升的过程,剑有所发展,盾亦有所发展。新的反舰导弹例如鹰击-12、鹰击-18,相比于冷战时期的苏联反舰导弹,威力更强,飞行高度更低,速度更快,如果遭受到一次性的饱和打击,也有无法进行全部拦截的可能。在冲突当中,美国如果损失了航空母舰,对于整个军队乃至整个国家的士气都将是非常重大的打击。因此,在提升自身抗饱和打击能力的同时,也要想办法来分散其潜在对手的反舰火力的威胁。在“次世代复合打击群”的基础上,结合着以往冷战时期的一些大国使用军舰队形的经验,例如英军在使用舰队的时候,因为缺少预警机,会将舰队当中的驱逐舰前置于整个舰队前方来为整个航空母舰舰队进行防空预警。因此,我在Carrier Hunt 2022当中修改了舰队队形,图示如下:
图片
原想定北部的乔治·布什航母打击群以原本的密集队形,并且考虑在这个方向上的交火相对激烈,因此将驱逐舰在前方190海里左右,其余不变的部署模式。而南部的福特级航母打击群,由于这个方向上的火力密度相对较低,因此将两艘驱逐舰放置在距其250海里左右的地方进行前出,最终的部署形态表示为:
图片

如图所示,我将驱逐舰的位置放置的非常靠前,甚至比核潜艇的位置都要靠前。如果您是长期对海军进行研究的读者,那么就会发现在这个超过核潜艇线的部署位置是非常危险的,在试验性推演当中也出现了问题,这个放到后文来谈。可以预见的是,由于位置靠前,因此前方两艘驱逐舰的防空弹药消耗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在原来的想定当中,B-1B轰炸机以及轰-6轰炸机会在比较早的时间当中出击。在这一次的试验性推演当中我将两方轰炸机的任务都取消,着重于观察这样的舰队部署模式对于战斗机制空权夺取的辅助作用以及反舰巡航导弹的分散作用,且保持整个舰队一定程度上的进攻能力,并不取消F-35C所发起的HAWC反舰导弹的攻击。

(二)试验性推演过程

原Carrier Hunt 2022推演对照组:
图片

修改过的Carrier Hunt 2022推演实验组1:
图片
此轮驱逐舰损失x1
修改过的Carrier Hunt 2022推演实验组2:
图片
此轮驱逐舰损失x1
在数次的试验性推演当中,排除了一些偶然因素导致的较大的试验结果波动之后,笔者发现一点,笔者在设定的损失时间当中,也就是标准时间的13时至15时,损失大致如上表所示,但是在这个时间当中,往往有数量不少的鹰击-18,尤其是潜艇携带的鹰击-18,已经在攻击处于西南部的两艘驱逐舰的路程当中了,而在15时过后,都会有驱逐舰因为鹰击-18的打击而沉没。

在进行复盘思考之后,笔者个人认为,在驱逐舰前置的时候,也应当将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加油机等支援飞机向前布置。以达到预警机有效引导防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效果。其中,在没有对标准-6防空导弹的发射条令进行修改,任由标准-6对于敢于进入标准-6打击范围之内的一切四代、五代战机进行最大密度的火力输出。因此标准-6这类的中远程防空导弹在这样的试验性推演当中充当着一个“进攻手”的角色,而对于另一种比较重要的ESSM麻雀防空导弹来说,此时就更像是驱逐舰的盾牌,因此如果要进一步保证驱逐舰在前线对于对手空优战斗机的打击能力以及反舰导弹的防御能力,就需要在同等条件之下配置更多的防空导弹。于此同时,通过编辑模式,改变前方两艘驱逐舰MK-41垂直发射系统当中的导弹配置,将原本56枚战斧巡航导弹改为14枚,多出来的坑,将均匀分配给标准-6以及ESSM麻雀防空导弹。使得每一艘驱逐舰能够拥有100枚左右的ESSM以及几十枚标准-6防空导弹。并且能够由E-2D预警机利用数据链进行联动引导。但是,笔者并没有对于核潜艇的位置进行调整,核潜艇在这一水面部署的结构之下,需要进行的调整仍旧很多,可能需要另外开一篇文章进行讨论。总而言之,核潜艇最主要的作用除了帮助水面舰艇携带战斧式巡航导弹之外,也需要帮助前方的驱逐舰进行广域反潜。毕竟在两方空优战斗机激烈交火的区域,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和反潜直升机都很难进入这个区域展开有效的反潜作业。

图片
修改过的Carrier Hunt 2022推演实验组3:


此轮无驱逐舰损失
修改过的Carrier Hunt 2022推演实验组4:

此轮无驱逐舰损失
在调整过后的实验组当中,虽然驱逐舰仍旧存在损失的风险,但整体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并且在一个相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在笔者再次对实验组的结果进行复盘的时候,可以清晰的发现:如果在现实的世界当中,对手的鹰击-18按照对手武器释放条例来进行攻击的话,那么前边的四艘驱逐舰将为后边的航空母舰挡下150-200枚的鹰击-18反舰导弹,并且附带着能够击落更多的对手的空优战斗机,达到了有效为己方空优战斗机夺取制空权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对手的反舰火力,保护己方航空母舰的最终目的。

三、舰队分布的意义

(一)弃车保帅的战术考量

说到底,这是一种“弃车保帅”的布置方法。而这种“弃车保帅”在两方面体现:首先是驱逐舰的“弃”。如果两方的海军能够在战斗区域当中达到相当的火力投射水平,那么水面舰艇的损失很可能难以避免。在海战的历史上,相对地,吨位越大的战舰,所能够达到的火力投射水平就越高,于此同时吨位大的战舰在整个舰队中的重要性就越大。如果说,一定要在一场中烈度甚至是高烈度的武装冲突当中损失一艘主力的战舰,那么损失一艘驱逐舰所带来的损失,一定会比损失一艘航空母舰带来的损失要少。冷战时期,甚至都有“把佩里级放在航空母舰后边挡鱼雷”的经典玩笑。由此可见,航空母舰作为一种主要的兵力和火力投送的载具,在舰队当中被保全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第二种“弃”,是对驱逐舰对陆以及对海进攻能力的“弃”。当提及驱逐舰以及巡洋舰的综合攻防能力,就绕不开美国海军的MK-41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如果在MK-41当中填了战斧,那么就无法装填例如标准-6或者是标准-2这样的防空导弹,在前边的试验性想定当中,笔者就把原本填在MK-41当中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换成了标准-6防空导弹,提升了整个舰艇的对空打击能力,降低了对陆和对海的打击能力,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之下的一降一升,将会给整个舰队带来更大的效益。

近年来,即使有许多美国海军的相关人士以及国内外分析文章认为,下一次海战将会是非常依赖信息的一场海战。我对此予以认可,但是,每一艘舰艇的海上进攻与防御,最终落实到的还是每一发导弹上。
图片
在美智库对于JASSM、JASSM-ER、LRASM在空中战役的消耗量预计当中可以看出,在冲突开始的10天内,6000+枚的长程精确武器就将消耗殆尽。在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国家的海军的防空能力急速发展的今天,光靠冷战时期的舰载机携带着一两枚反舰导弹进行突击的战术可能将不再奏效,并由此产生了反舰导弹将会比以往更加集中地来使用来达到突破对手防御,给予对手水面舰艇击伤或者击沉的结果。而俄乌冲突当中双方空军、火箭军对于长程导弹以及精确弹药的使用量也给予了同样的启示:对于主要使用长程导弹和精确弹药的海军来说,如果想在有限的导弹当中获得其应有的效果,就必须要把整个国家在过去几年当中所生产的进攻性弹药进行集中使用,而目前认为,成本较低,部署较为灵活的进攻性弹药部署的载具,是轰炸机。如果一方能够在战争初期的一大段时间当中取得了制空权,那么将为己方的轰炸机进攻创造不小的灵活进攻空间。

目前来说,航空母舰作为海上的超大型目标,相比于冷战来说,发现和跟踪的难度要低很多,那么对于反舰导弹来说,整个打击过程当中的发现和引导的难度也将降低,更何况,用于电磁压制的无人机在未来也极有可能加入战场,所以对于使用航空母舰的一方来说,强而有效的制空手段就变得更加重要。而加强制空的手段,除了提升战斗机的空对空战斗能力之外,就只能是在盾舰身上做文章。

在盾舰身上,主要的对空打击武器就是例如像标准-6、海红旗-9、S-300F这样的远程防空导弹,而防空导弹又受限于其火箭/冲压发动机在低速状况下较差的工作效率,以及防空导弹上舰过程当中所必须的尺寸限制,使得防空导弹的射程难以突破1000公里大关,因此将盾舰向前布置,协助战斗机进行制空权的夺取将成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综上,“弃车保帅”的战术是可以被运用在实战当中的。

(二)舰队前后分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由推演所示,即使是在Carrier Hunt 2021当中,将5艘护卫的舰艇当中前出2艘,也将引发整个舰队支援飞机的巡逻区域划定、潜艇的所处位置的整体向前调整。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支援飞机的巡逻区域划定靠前,主要目的就是,第一保证己方战斗机在巡逻区域能搜集的空中信息,引导己方战斗机和远程防空导弹对于对方战斗机的打击;其次,仍旧是作为水面舰艇低空补盲的重要手段,对来袭的轰炸机和反舰导弹有足够的预警;再者,数据链的引导距离限制也是将预警机向前调整部署的重要依据,目前来看,舰船射,预警机导的工作模式将会给盾舰的防空能力提升一大截;最后,加油机靠近AAW区域,可以有效增长在AAW区域巡逻的战斗机的巡逻时间。而对于潜艇的向前部署,则是基于双方的战斗机在激烈交火的区域当中,固定翼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将难以展开作业的情况。在推演当中,可以看到,只要时机合适,蛰伏在水下的攻击型核潜艇,将抓住机会,从驱逐舰的四面八方射来数量不低的鹰击-18反舰导弹,这将给整个舰队带来十分大的威胁。因此,清除对手的潜艇威胁成为了己方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任务。并且,如果要防卫前出的舰艇的安全,在主要威胁轴线之外,也就是双方的AAW区域之外,也需要跟进配套的长航时无人机,对广泛的空域进行监视和搜索,以防对手的轰炸机从除了主要威胁轴线以外的地方进行突防,保证己方空中战斗机和水面舰艇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来袭的轰炸机、反舰导弹进行预警或者是拦截。

所有的行动,无论是支援飞机的部署前置,还是潜艇的部署前置,都是服务于两艘前出的驱逐舰的信息获取以及生存安全,以便于驱逐舰能够在整场武装冲突开始的一到两个小时当中,对对手的对空兵力进行强而有力的打击,为在接下来的阶段当中为己方的制空权夺取以及更后边阶段的反舰弹药输出提供极大便利。

四、结语

首先承认,即便在每一想定下做了3-4轮推演,得到的数据偶然性仍旧较大,想定的布置并不足够合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前后分布的舰队部署方式,将极大考验舰艇的综合能力和指挥的弹药分配策略。笔者在探究这一舰队部署模式的时候,也十分感叹中国海军在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之快和发展路径之正确。笔者认为,在这一舰队部署方式当中,仍旧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继续探究,仍旧可以继续修改想定, 但囿于篇幅以及一个创作者身上特有的惰性 ,这一篇文章暂且谈论至此,但在这一基础之上有关于弹药分配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探索,不会就此停止。

3 个赞

“一去不回”这点值得商讨。这和战争结果有很大关系,还要看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好的,我以后措辞还是尽量严谨一些,感谢你的反馈

我觉得所谓的“前后部署”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十分接近哨舰(picket ship)的概念。


不过不论是190海里还是250海里,这个距离都远超美军假想敌绝大部分(尤其是空射)反舰武器平台。这个距离过远以致于在定位上与其说是舰队的一部分更像一个单独的SAG:一方面过去航母舰队的防空范围往往是依据假想敌武器射程确定的(射程200km的导弹,在220km处拦截和在320km、420km处拦截的效果是一样的),另一方面距离主力舰队距离过远也会让舰艇面临获得的空中支援架次覆盖不足,确定威胁轴线困难等问题。

这种极其远离舰队,担负早期预警和拦截(甚至是肉盾)定位的作战平台在现在美海上力量的作战部署中更接近于非传统的前沿部署的“内线力量”。而即将面临大批舰艇退役的美军显然舍不得让伯克级这类主战平台扮演这样一个“可损失”的角色,这种角色应该由无人空中和海上平台、LCS这样的单位来扮演(潜艇这一平台有很多优点,不过radar picket submarine对于美海军来说过于久远而且和现有体系冲突明显,想必不会有“复活”的机会)。

总而言之,我觉得不管是“前后部署”还是“哨舰”,对于现在的美军来说都不是几艘舰艇在机动占位上的位置选择,而是一整套完整的海空部署体系以及围绕这套体系构建出的作战理论。假想敌威胁的扩大让这一生态位上的角色从“■■”的舰艇变成了针对构建的体系。

1 个赞

叶佬,我的这套想法确实也从之前的“警戒哨舰”当中获得一定的启发,而且确实对空警戒核潜艇是一个比较偏门的东西…但也有一定想法上的区别。
防空导弹的射程远了,就可以让阿利伯克这种驱逐舰在离航母更远的地方辅助战斗机进行制空作战,并且让远程的防空导弹作为最高的优先级来首先进行消耗,这样的目的一方面是能够更快的夺取制空权、在一定程度上持续保持战斗机在AAW区域的数量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对目前F-35空对空火力不足的一种补充。当然具体的想定修改后边再说。
但这需要建立在三个前提之上:
1.冲突想定环境被严格限制在西太平洋区域(威胁轴线的计算难度降低)
2.冲突双方在将兵力投入战场时就做好了“主力舰必有损失”的准备
3.指挥官有着要尽快夺取制空权的决心
说实话,我提出这种可能的模式只是说补充对于决战背景下的部署方式的一种补充。客观来说,这种部署模式相当激进,是否在未来的某天冲突当中真的会被采用也值得商榷,但我觉得吧,我既然有这个想法,而且这个想法可能还得分篇来论述可能性,那就写一写来分享一下,讨论一下吧 :rofl: :rofl: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