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角度浅析大洋决战背景下海空战的博弈焦点

一、写在前边

在近10年之间,在对抗双方都开始倾向为了未来所有可能发生大洋决战的背景之下,开发了一系列的新装备,本篇文章将会梳理未来海战的所可能发生的新的模式。而这段时间当中所开发的一系列装备,似乎都在暗示着笔者所分析的一些情况可能会在未来的武装冲突当中发生。但是必须先套盾:本篇文章所来自的信息以及推演软件的使用都来源于公开数据,着重使用了CMO的数据,对于国内互联网的公布数据以及国外猜测的数据使用甚少。

笔者认为可以就未来所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的博弈点展开讨论,当然依托的仍旧是CMO平台,所采用的想定是比较经典并且数据较多的Carrier Hunt 2021想定。当然笔者在原本的想定之上做了一些非平衡性的改进,以展示在新装备或者新的作战模式投入之后所产生的新的优势。

二、大洋决战背景下海空战的新博弈焦点

在分析以西太平洋为作战环境的博弈焦点时,我们可以在地图上发现:西太平洋一旦是大洋决战的战场,其战场宽度很可能是人类海战历史上最宽阔的一次。而如果两方当中的一方期望在任务时间当中发起反舰或者是对地打击,那么双方都需要对制空权展开争夺,制空权也是能够发起后续对地或者是对舰打击的基础。而制空权夺取的基础除了战斗机和飞行员之外,AAW(Anti-Air Warfare,反空战)区域的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本文将从AAW区域的划定开始说起,梳理出预警机和加油机两个关键节点所引发的博弈。在这里,对于所主要采用的想定Carrier Hunt 2021想定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AAW区域的划定

在大洋对抗背景之下,通过建立AAW区域来维护制空区以及入侵对手的制空区域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要达成防卫己方重要目标或者是进攻对手的重要目标,首先第一步就是进行制空权的争夺。对于夺取了制空权的一方,无论是在下一步对对手进行进一步的侦察定位还是使用轰炸机进行反舰导弹的投射,都是非常便利的:由于对手的制空权丧失,相当于对手的舰艇在抵抗反舰巡航导弹的攻击时将会少掉一道非常重要的屏障。而如果想打赢空对空的战斗,那么一个好的AAW的区域划定是必不可少的。在笔者的《空战区域划定》当中提到,AAW巡逻区域通常都需要覆盖住对手的“一般进攻线”,即从打击飞机起飞的机场开始,到打击目标(常常为航空母舰)结束的两个点之间的连线为“一般进攻线”。如果放到一些书籍或是资料上,尤其是关于舰队防空的相关就是“威胁轴线”。无论如何,威胁轴线或者一般进攻线所代表的是机场到所打击目标的最短距离,也是最经济的距离。当然笔者在《空战区域划定》当中提到,一般进攻线的末端,也就是己方可能会受到对方战机威胁的重要目标,是包括像预警机以及加油机这样的特殊支援飞机的。这些特殊支援飞机,在现阶段的2020年代,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当中,都不太可能会自己携带空空导弹来保护自己。这其中包括了预警机、加油机等特殊支援飞机,他们很多都是改装自客机或者是运输机,机动性不强。此外如果是像加油机或者是电子监听飞机(ELINT),本身就需要飞机上不小的空间来搭载电子设备或者是加油设备,剩余的体积就不是很多,如此额外安装火控雷达、空空导弹挂架等设备将会给这些飞机带来更重的负担。由此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即使是这些飞机在安装的空对空的相关设备之后,也很难是对手隐身战斗机甚至是非隐身战斗机的对手,并且由此增加的维护费用也将会得不偿失。那么对于预警机、加油机这些特殊支援飞机的防卫任务将全部交由战斗机执行。

在这一个缘由之上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大洋决战的背景之下,本身在AAW区域巡逻的战斗机就已经肩负着舰队防空以及制空权夺取的任务。如果再将保卫这些支援飞机的任务加入进来,那么战斗机所承担的任务将会变得更重,所带来的结果就有可能会造成空对空兵力的进一步分散,这也将不利于制空权的夺取和抵抗反舰巡航导弹来袭的任务。当然,除非战斗机能够技术高超到能够一下子就将制空权全部夺取,那么也就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在兵棋推演当中,兵棋推演的指挥员却很少会遇到由于支援飞机的加入导致空对空兵力不足的问题。


而在兵棋推演当中这类问题出现的比较少的主要方式是合理的AAW区域规划。或许相关的讨论我也已经在《空战区域划定》当中谈过,但是在这一篇文章当中,我们可以对于以防卫为目的的AAW区域做一个比较形象化的理解:那就是将AAW区域想象成一堵红砖墙,而读者你正在从高处俯视这一堵红砖墙。

而我们平常在俯视一堵红砖墙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红砖以及粘合剂。而在通过战斗机所筑起的AAW墙当中,战斗机本身就是一块一块的红砖,而战斗机身上的空对空导弹,就是红砖与红砖之间的粘合剂。因此,这一堵红砖墙的牢固程度,除了红砖本身的质量以外,粘合剂的质量以及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更多的战斗机数量以及导弹的数量,决定了在这一个AAW区域巡逻的战斗机在执行防卫任务时能够抵抗更多的进行制空权夺取任务的战斗机以及掠海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而这一堵墙能够起多宽,很大程度是与红砖的数量有关系,翻译过来就是和战斗机的数量有关系。如果有非常多的战斗机,那么无疑就可以让战斗机在更广阔的区域内执行AAW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机组的价值。以及战斗机整体的价值。

而对于进攻方,也就是期望完全夺取制空权或者拖住对手的战斗机,来使得己方轰炸机能够顺利发射巡航导弹,以达到巡航导弹打中对手舰艇的一方,同样也需要规划AAW区域。而这一边的AAW区域相比于对手来说将会更加激进,更加贴近对手舰艇防空导弹的最大发射区域。当然,在这一背景之下所规划的AAW区域常常会在优势的状态下,因为对手空对空力量的缩水而进行更为激进的规划调整;亦或者是在激进的部署之后遭到了长射程防空导弹的协助打击,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进行相对保守的规划调整。而这时,就可以把这一个目的为进攻的AAW区域想象成一堵墙底带轱辘的墙。而攻守两方的两堵红墙需要通过相互的“撞击”来分高下和胜负,而墙整体的坚固程度,将是两堵“红墙”哪一方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一些央视或者其他的一些媒体当中,无论是对五代机飞行员的采访还是对五代机性能的分析,其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五代机的一个重要作用:“踹门”。比如说空军可能会利用歼-20实施“踹门”的行动,而歼-16或者歼-10实施后续的打击行动。或许连接到笔者在前文的描述当中“踹墙”比“踹门”更为贴切,但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五代机的隐身性是前四代战斗机从所未有的能力,它将此代与上代战斗机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拉开到了一个不曾有过的大小。在目前四五代机共同服役的情境之下,在拥有四五代机的一方面对一个只有四代机的一方将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尤其是以隐身为基本技能的五代战斗机。但是在面对一个同样拥有四五代机混搭的机队的对手时,又如何在指挥层面实现对对手关键节点的“出其不意”?

无论是“一般进攻线”还是舰队防空当中所提到的“威胁轴线”,都代表着轰炸机从起飞到释放反舰导弹这一过程当中的最短路线,也是最常用的路线,当然也是最值得防范的路线。因此在Carrier Hunt 2021当中,在情报体系的支援之下(实际上在想定当中是想定作者只做了这么些个机场)从蓝方视角来看,以自身的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为进攻线/威胁轴线末端,所能够画出的对手的一般进攻线/自身的威胁轴线如下图所示:


可以轻松的发现,无论是线束1还是线束2,在越接近末端的时候,线束当中每一条进攻线/威胁轴线之间的距离就会越短。那么AAW区域所必须划定的面积就越小。而如果保持制空飞机数量不变的前提之下,AAW区域面积越小,就越有利于飞机的集中,就能更好地抗击反舰导弹的来袭。

以轰-6为例,一架轰-6能够携带4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在CMO的位面当中,鹰击-12的反舰导弹速度在1500节以上(v487版本),而轰-6的巡航速度为480节左右。那么,提前击落1架轰-6将等于拦截下了4枚鹰击-12,并且轰-6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以及轰-6的拦截难度都要比鹰击-12要低。因此从拦截方的角度来说,拦截轰炸机的效率,要比拦截超音速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效率要高。在这一基础之上,就需要AAW区域向距离航空母舰更远的距离进行划定,并且最好能够使得战斗机巡逻在在鹰击-12发射范围之外。这样即使在拦截任务当中漏掉了一部分的鹰击-12,也能够通过自身的传感器将鹰击-12的飞行角度以及飞行高度传给指挥官以及预警机和舰队,使得整个舰队的防空作业能够更早地展开,将雷达集中向鹰击-12来袭的方向扫描,相比于平时更早地做出OODA环,这也有利于舰队更合理地分配防空弹药。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AAW区域并不是在进行初期规划之后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指挥员根据战场态势及时做出调整。一般来说,在进入想定,空转了几秒之后,就会在地图上得到一些想定作者做给定的初始信息,这些初始信息往往就是指挥员在最开始的时候划定AAW区域的依据。而往往在想定一开始的时候,能够获得的信息并不多,因此笔者往往会划定一个相对保守的AAW区域,也就是将AAW区域的划定位置更靠近己方的重要目标,因为无论对手的战机是从哪一条威胁轴线来进攻己方的重要目标,越接近己方目标,每一条威胁轴线之间的距离就会越小,在图纸上的表现就会越密集,就能够通过划定一个相对小的区域来达成最初的对空部署的目的:也就是保卫己方的重要目标。但反过来说,一般这样的区域还是划定在己方舰对空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附近较为适宜,当一些目标能够威胁战斗机但是并没有威胁到舰艇时,就通过空中的战机执行空对空拦截任务,如此能够避免防空火力的浪费。


例如在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当中,在初始地图当中出现了多个机场目标,并且比较分散,一条一条地验证威胁轴线会比较麻烦,那么就可以通过寻找最两端(在图中南北)的机场来划定两个最“偏”的威胁轴线,这两条轴线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应当能够覆盖住全部可能进攻的机场。而如果AAW区域能够覆盖住最“偏”的威胁轴线,那么也能够覆盖住其他的威胁轴线,AAW区域的设置也就是成功的。

(二)梳理AAW边界之外的关键节点一:舰载预警机

在讨论完AAW区域的划定方式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战斗机能够主动发现并与之交战的位置的边界在哪里?笔者认为,在通过如上的方式划定了AAW区域之后,战斗机能够主动拦截并交战的位置的边界,是由战斗机、预警机以及舰艇上或者其他特种飞机上的传感器探测范围所决定的。

其中的道理比较简单,如果飞机上或者其他友军支援单位上的探测设备没有发现来袭的战术飞机以及导弹,那么后续的定位-拦截-击落-评估的打击链条就无从谈起,因此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决定着整个AAW区域能够有效辐射的威力范围。


在一个双方实力相当且拥有完整的空战体系的想定当中,发现对手来袭的战术飞机以及导弹的主要设备是机载或舰船雷达、ELINT设备、光电设备。其中对于四代机等非隐身目标的最好探测手段自然是雷达。因此预警机上的雷达+战斗机上的雷达所能够探测到的区域加在一块组成了对对手空中目标的发现范围,也就是AAW区域有效的范围。但是当下战斗机发展到了第五代,隐身技术使得预警机不能够再像从前那样能够在非常远的地方就能发现隐身战斗机。例如在CMO当中E-2D对于歼-20的探测范围即使是高达80海里左右,但是在双方相距60海里左右就能够摸到PL-15空空导弹的命中率比较高的射程,这对于预警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由此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预警机在面对五代机对阵五代机的空战的时候,很难通过自身的传感器来为前线的战斗机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而在CMO当中五代机之间相互发现的主要手段是通过IRST系统,双方相互发现的距离在大约50到60海里左右。本身预警机是整个舰队以及防空体系当中的一个高价值目标,并且在目前的全世界的空战体系当中,并没有出现隐身预警机,所以预警机在目前势均力敌的空中对抗当中,生存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由此,在只有五代机对战的背景之下AAW区域能够有效辐射的威力范围将会大大缩小,由原本的通过预警机或者其他支援单位的雷达+前线战斗机的雷达来组成一个巨大的AAW有效辐射的威力范围变成了只有前线战斗机通过IRST对对手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范围,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如果想能够保持自己战斗机的先机,就需要前线的战斗机能够拥有比以往几代战斗机更强的态势感知能力。也就意味着,预警机给五代隐身战斗机的支持不如给往代战斗机的多。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预警机在这一代战斗机的战斗之中会更像一个为水面和地面雷达进行低空补盲的存在,并且因为其能够通过数据链引导远程防空导弹进一步提升舰队防空能力,甚至是通过IRST设备探测到来自高空的弹道导弹,成为整个舰队的防空核心。当然新的雷达波段以及新的探测模式或许能够有效改善目前传统预警机的困境。

话虽如此,预警机对于另一方五代机的飞行员们,仍旧是一个非常高价值的目标。因为在近未来的时间之下,预警机对于四代机以及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仍旧非常远。打下对手的预警机能够有效提升友军四代机和反舰导弹在巡航段的生存能力。下图所示了在Carrier Hunt 2021当中,对于南、北两个预警机巡逻阵位,红方五代机利用自身隐身优势,绕过对手的AAW防守区域来对对手预警机发起攻击的一个比较有效和合理的进攻路线(编辑模式下的上帝视角):


但是如果细细研究这两条进攻路线,还是可以发现这两条进攻路线在最尾接触预警机的一刻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预警机的巡逻区域十分靠近对手的防空舰,而如果以E-2D对于歼-20的发现距离在90海里左右的前提之下,E-2D是有能力为标准-6提供数据链引导将来袭歼-20击落的。因此能够在对手正面AAW区域的战斗机数量与质量与己方相当,以及盾舰数量尚多时,偷袭预警机这一关键节点似乎成了一个不那么好的选择。

(二)梳理AAW边界之外的关键节点二:加油机

加油机作为一个相对于预警机,巡逻位置距离舰队防空和战斗机AAW区域更远,当然在不同的想定之下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西太平洋-大洋决战的背景之下,对于蓝方本来需要规避对手反舰弹道导弹的一方,就不得不需要加油机来为己方的战术飞机提供更远的航程以及在巡逻区域之内的巡逻时间。

在蓝方的加油体系当中,目前常用的大型陆基起飞的加油机有KC-135、KC-46、KC-46A、KC-130、KC-10,当然也存在着利用F-18改装的伙伴加油机以及MQ-25隐身无人加油机的较为特殊的型号。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加油机都是由大型的运输机或者客机改装而来,本身很少再进行相关的隐身性改进,因此在茫茫的大洋之上,这些加油机大多数都是现代雷达当中十分容易发现的目标。当然因为这些目标本身辐射出的电磁信号较少,因此ELINT设备能够发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要摸清这些加油机可能的巡逻区域,就需要摸清这些加油机的服务对象——路基战斗机们起飞之后到达AAW区域的路径。在这里,如果引入一个来自于竞技游戏csgo当中的热力图概念,对于战斗机进入AAW区域的路径就要好预测的多。


在csgo完美对战平台当中,会在一局游戏结束之后统计出玩家的对战的热力图,热力图会显示玩家在某一个区域的击杀频率。而可以在热力图中发现,双方交火往往是围绕A、B两个C4安放点展开,A、B两个C4安放点无论对于CT还是对于T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T方的初始出生位置,交火的频率就会小很多。但是如果CT方队员能够利用“前顶”战术,在回合时间内渗透到交火频率较低的T方出生点,那么这个队员将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为队伍准确判断出T方的进攻方向,并且能够在出其不意地偷袭T方进攻队员后方,达到挫败T方进攻包点的目的。

如果将热力图概念引入到CMO有关于西太平洋的推演当中,也能够看得出双方主要交火的区域:也就是双方重要目标之间。而推演当中,对于航空母舰后边的区域,都不是防空和战斗机交战的重点区域。

甚至在新的v495当中引入了EMCON颜色机制之后,为了减少自己被ELINT设备发现的可能,可能许多的战斗机在这一区域巡航时会将雷达关闭。并且战术飞机在这一区域取一个更加倾向于省油的航路时,会通过“一般进攻线”将飞机飞到AAW区域,加油机也会如此。由此,加油机的航路和任务区域将会非常好推测:即以起飞的机场为起点,以AAW区域为终点的一条直线线段上,加油机最有可能在这一条直线上设置任务区域。

在大致推断到对手加油机的航路之后,就需要推测到加油机可能的巡逻区域,在推演Carrier Hunt 2021当中,加油机主要服务于五代战斗机,例如F-22A、F-35A,因为这两种从硫磺岛机场起飞的飞机需要经过大概300海里的奔袭才能够抵达预定的巡逻区域,如果是换到了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奔袭的路程将达到800海里。笔者对于CMO当中3种典型的五代机进行了战斗机巡逻阵位的前出距离和巡逻时间关系的测试(Transit speed:Cruise; Station speed:Cruise),测试折线图如下:


其实从这个折线图也可以反映CMO对于战斗机油量的机制主要是根据载油量除以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耗油量来计算。如此,假设对手的F-22A从路基机场起飞,通过长距离巡航+空中加油来抵达AAW区域,那么长距离巡航在1000海里之内,加油机的巡逻位置是越靠近AAW区域,对于战斗机在巡逻区域的留空时间就越长。此时如果隐身战斗机企图在加油机处于巡逻区域巡逻的时候绕过对手的AAW区域进行突击,效果可能将不会太理想。例如下图的想定Carrier Hunt 2021当中,从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KC-135R的巡逻区域在南部航空母舰舰群的后方几十海里,处于防空系统的拦截范围之中。笔者在指挥歼-20对对手正在巡逻的加油机尝试发起过侧向突击,效果并不理想。果不其然,歼-20遭到了对手舰群防空火力的覆盖。

如此一来就需要我们进行思路的转换,在前文所提到,一般来说,推演指挥对于相对和平的区域,搜索和保卫的力度并不是那么大。如此笔者就想着通过歼-20带着副油箱,在进行过一次空中加油过后,重点打击正在从巡逻区域返航或者是正在前往巡逻区域的加油机。在这一过程当中,加油机是最为脆弱的:首先加油机在这一个时候有不小的概率是独自飞行的,并且在这一片比较大的区域当中很少会部署相关的宙斯盾舰。在推演当中,歼-20虽然能够顺利抵达从安德森空军基地以及硫磺岛机场到各自加油机加油区域之间的轴线,但是由于需要一路上谨慎地躲避可能会在同一轴线上出现的敌方战斗机,以及防止在前方AAW区域巡逻的战斗机发现自己,因此耗费的油量、所做出的提前规避机动要更多,虽然在进攻线2上对从硫磺岛起飞的加油机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在南部进攻线1上对从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加油机的打击效果还并不是特别理想。

在此转变一下思路,因为在相对和平区,加油机(尤其是返航的加油机),能够受到的保护较少,如果赶不上碰巧有起飞的战斗机捎带保护,那么在从机场到巡逻区域的阶段,或者是从巡逻区域到机场的阶段,就是加油机最脆弱的时候。但此时,加油机成为了一个时间敏感且地点敏感的目标,如何解决对加油机的发现和监视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个更加直接的探测手段,一个能够兼顾监视对手战斗机起飞以及寻找对手加油机位置的手段。此时一个来自笔者之前的一个想定“2020朱日和-A实兵对抗演练”当中的一个设置给了我灵感。


图中,蓝军特种部队扮演的是三角洲特种部队,渗透到了距离红军朱日和主基地不到1公里的距离。这一支特种部队所负担的任务并不是主动进攻朱日和红军主基地,而是监视并报告每一架从朱日和主基地起飞的战机,以便蓝军实时掌握红军战机的动向。由于这一支特种部队十分隐蔽,以至于即使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都没有发现他们。

如果我们将类似的作战思想放到Carrier Hunt 2021当中,在硫磺岛机场和安德森空军基地附近埋伏一只只看不打的“特种部队”,实时掌握对手战斗机的动向,那么对于偷袭的歼-20来说,将会少掉提防对手F-22以及F-35通过数量优势从同一路径上围歼自己的可能。


在这样的需求和灵感引领之下,可以发现要达成这一战术目的,就需要一艘能够携带着光电设备或者是相控阵雷达的水面舰艇,并且这种舰艇能够悄悄地从对手庞大的舰队当中渗透过去。那么就可以对这种装备进行一个大致轮廓的描述:隐身性较好,舰艇船体身材较小,具有低可探测的能力。当笔者翻看了一下现有装备的数据库以及往期的想定时,可以发现在无人艇上添加一个相控阵雷达是比较合适的。
图片
在现实世界当中,无人艇也在被多个国家所研究。例如美国的“海上猎手”无人艇和以色列的“海鸥”无人艇。这里笔者在想定当中让以色列的“海鸥”无人艇代替红方正在研制的无人艇,并在“海鸥”上添加一部相控阵雷达用于实现对空搜索和监视,并且设定其已经渗透过对手的正面海上力量,抵达硫磺岛机场和安德森空军基地附近。

实际上对于此类能够抵近侦查并监视的无人舰艇,对于歼-20侵入对手加油机航线、到打击正在前往巡逻区域或者是正在返航的加油机来说会减少不小的负担。

如此部署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无人舰艇能够监视其他战术飞机的起飞:例如监视B-1B的起飞和F-22、F-35的起飞。主要是这一艘舰艇距离这些飞机足够近,因此即使是隐身飞机也很难逃过这些舰艇的监视和侦查。在不仅有了对手加油机的起飞时间和航向,更有了F-22和F-35A的起飞时间,那么处于埋伏的区域的歼-20就可以更好地寻找出击的时机,将对手的加油机一举击落,从而切断F-22和F-35A抵达AAW区域进行巡航的可能,也能迫使仍在前方巡逻的F-22和F-35A返航或者更换机场降落。由此,前方的由四代和五代机共同铸成空中围墙将出现松动。如果此时己方在前线的歼-20以及歼-16能够抓住机会主动向对手的战斗机出击,那么将会获得更大的空中优势以至于夺取最后的制空权。此外也可以让轰-6轰炸机借此空档对对手的大型水面舰艇群进行反舰打击。

在海空军的大洋决战背景之下,在新的卫星引导+反舰导弹的组合威胁之下,蓝方需要时刻注意自己大型水面舰艇的位置不能够轻易进入对手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倘若需要维持前方空对空区域的稳定,通过加油机来对从较后方起飞的四代机以及五代机来进行航程上的加持成为了必须的选择,并且对于蓝方来说,这一需求似乎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迫切的。同时在这一背景之下,在上世纪90年代所倡导的五代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似乎变的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长航程奔袭的情况之下,最先应当保证的,反而是战斗机在巡逻区域的巡逻时间。反之也亦然:对于红方来说,如果需要打击对手处于相对和平区域的加油机,尤其是作为时间和地点都敏感的正在返航加油机来说,即使是有了无人艇的情报加持,也需要自己能够在航线附近进行十分耐心的埋伏。战斗机不必陆军的坦克,陆军的坦克如果需要进行战术性的埋伏,是可以通过关闭发动机,停在对手可能经过股的路线上进行埋伏。而战斗机并不能进行类似的事情,战斗机需要时刻保持自身速度来为自己的飞机提供升力,否则飞机就只能坠毁了。因此长航程的取向,也是下一代战斗机或者是新的战斗机所更加追求的一个点。在杨伟大佬2020年的一篇关于未来战斗机的发展方向分析也指出了类似的结论,在这里予以引用:

“目前,美国正在抓紧研制的穿透性制空作战飞机,虽然没有冠以“第六代战斗机”的花冠,但其可能超越以往战斗机的远航久航能力、多武器/高密度挂载带来的高杀伤力、超声速无尾布局带来的全向极低隐身以及自防御弹末端硬杀伤防御等系列能力,将对未来空战形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其能够突入高烈度对抗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

其实无论是美国的NGAD还是我国的下一代战斗机,无论是出于实现对对手加油机关键节点的打击预想,还是反过来企图在对手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范围之外实现制空权,都毋庸置疑地需要战斗机拥有极长距离航程予以支持。在此基础之上,由于双方都想通过长距离航行来对对手实施打击,那么将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这一架来自未来的战斗机航程已经非常远了,但是最省油的速度如果仍旧维持在上一代战斗机的水平,将会把战斗机从起飞到巡逻区域的这一段时间拉的非常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F-35A在之前的测试当中,能够在距离机场400海里的巡逻区域持续巡逻200分钟而后返航。F-35A从起飞到巡逻区域,如果这段时间F-35A以480节的速度飞行,那么需要的时间是50分钟。假如NGAD能在距离机场1400海里的巡逻区域当中巡逻同样长的时间,但是如果NGAD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必须全程保持480节的速度飞行,那么此时NGAD从起飞到巡逻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将变成175分钟。假如于此同时,歼-20有幸将对手前方的AAW巡逻区域当中的NGAD击落,而后方的NGAD才刚刚起飞,如此一来,AAW区域将出现175分钟的空档。在175分钟的空档当中,以相同速度飞行的,承担侦查或者反舰攻击任务的战术飞机同时可以向前前出至多700海里(双方在同一轴线上相遇),这对于蓝方来说这样的时间差我想是很难接受的。如果有读者读过我做的想定阿留申群岛的战报,想定中的F-35C在600-700海里左右的截击区,飞机从起飞到巡逻区域会产生较大时间差,就很有可能会产生对手轰炸机飞到了需要战斗机拦截的区域,但是此时拦截的战斗机仍在路上的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总而言之,无论是NGAD还是下一代战斗机,更快的速度和更远的航程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附加宽频隐身和更大的弹药携带量,将会是锦上添花。

在新时代的海空战斗当中,争夺焦点很有可能会从预警机转变成加油机。在目前的四五代机混编的战斗前提之下,在战术层面上能够做出的改动非常少,但是战术层面上所提出的预想将引导下一代或者是下一种战斗机的诞生。实际也反映出了:目前对于第五代战斗机的战术可能性探索到了一个转折点,需要科技的发展来实践新的战术理论。而每一种战术方法的提出,也离不开新科技的发展以及新的战斗机的投入使用。科技与战术发展就是在这样的相互缠绕当中相互进步。

4 个赞

三维空间,有六个方向

大佬的文章,先mark再看

前排支持晚星大的新作

cmo里有没有快捷键把画好的区域都显示出来,每次要点回菜单才显示

View 里边 下边有一项 mission area 再里边勾选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