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演角度探讨:是保持打击核心还是转向全面制空?——正走向十字路口的航空母舰

前言

再次感谢@Sanyr的想定,基于这一次的想定以及过去的一些想定,笔者逐渐发现未来的航空母舰在面对同等战力的对手时,制空权的夺取相较于以往难度将变得更加大,那么航空母舰在未来的时间内着重于制空权的夺取变得更加重要,航空母舰任务的转变也将由此而来。

本文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Next Generantion Strike Group)的战报,第二部分是对于航空母舰将要转向全面制空的探讨,读者可以根据左边的目录来自行食用。全文共一万两千多字,适合各位读者在蹲坑或者吃饭的时候享用。同时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体不这么单调,全都是文字,也会适当的做一些插图在文章当中。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Next Generation Strike Group)战报
(一)虚拟想定背景

2025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建国76周年之际,台湾地区领导人公开宣布“独立建国”,这一举动理所应当地触动了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武力统一行动随之进行。在美国的策动和保证(嘉手纳基地和普天间基地将协助自卫队介入)下,日本宣布介入台海局势,解放军相应地启动了反介入作战。果不其然,日本被美国“出卖”了,在没有美军有效驰援的情况下,日本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武力活动不出两日就被扑灭了,迫于无奈,日本政府宣布停止对台海局势的武力介入。
美国心知肚明,自己第一时间将海军战力投入第一岛链以内无疑是“送羊入虎口”,它需要的是更加充足的准备和更安全的交战距离。自开战第一天位于冲绳的嘉手纳和普天间基地被解放军进行毁灭性的报复打击之后,美国方面对此的反应异常冷淡;驻扎在横须贺的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和驻扎在佐世保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于同日安静地离开了港口并前往远离第二岛链的太平洋深处,自此不知去向。大约两周之后,由约翰·F·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和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为首的三支“次世代复合打击群”出现在了第二岛链以内,它们的任务是对解放军海军的远海投送力量进行打击,使之今后一段时间内无法突破美国及其盟友在亚太的封锁圈。
解放军方面深知自己的远海力量不足以同美国海军对抗,自开战以来一直在紧靠第一岛链的陆基航空力量有效投送范围内执行对台封锁任务。在航母较少而非航母水面舰艇数量众多的客观条件下,解放军海军分别以福建舰(003型航空母舰)和辽宁舰(001型航空母舰)及山东舰(002型航空母舰)为核心,在台湾以东洋面展开了两个巨大的航母战斗群,在陆基航空力量的支持下,意图尽最大努力稳固位于西太平洋的防空封锁圈。
可以预见,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二)阵营简报(USA)

任务目标:击沉福建舰(Type 003 Carrier)或另外两艘航空母舰
注意:
①当己方出现2艘CVN损失或1艘CVN和2艘LHA损失,想定结束,视为己方任务失败(仅3艘LHA损失而没有CVN损失不视为任务失败)。
②有些玩家会使用TLAM作为诱饵骗取地方防空火力,在这里作者必须提醒玩家:想定背景内,TLAM将用于下一阶段作战对大陆沿海目标进行打击的任务。本想定中的TLAM使用会扣除相应的分数,使用超过400枚会有相应惩罚,超过800枚视为作战失败,想定自动结束。

(三)双方大致部署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军的反舰能力主要来源于甲板上的F/A-18E/F,本次推演投入总数量为60架

(四)推演大致过程


蓝方的制空机除了18架F-18E之外都为F-35系列
标准时间0时28分,推演双方飞机起飞后进入CAP区域。巡逻的战斗机发现红方飞机进入警戒区域。战斗机随即展开拦截。

标准时间8时54分,整备完成的执行反舰任务F/A-18机群率先进入进攻区域,向红方北面的003舰群发射反舰导弹,并击沉三艘054A++(改进型054A)。

标准时间9时25分,两架旨在提供对手航空母舰位置的歼-20进入到蓝方南部舰群的CAP区域当中,蓝方展开拦截,但歼-20已经凭借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成功为DF-21D反舰导弹提供方位坐标。

此轮过后,南部JFK舰群一艘巡洋舰重伤,两艘驱逐舰轻伤。


标准时间9时59分,大量轰-6在歼-16的掩护下突破北部战斗机封锁,向航空母舰群发射大量鹰击-12反舰导弹。蓝方航空母舰起飞E-2D补充标准-6的数据链通道数用于进一步提升标准-6的拦截能力。此轮过后,一艘驱逐舰被击沉。

标准时间10时42分,轰-6向中部的卡尔文森舰群发起突击,蓝方损失一艘盾舰。

于此同时F-35的光电系统发现了前出巡逻,用于提供舰队坐标的隐身无人机。DF-21D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发起猛烈打击。标准时间11时07分,JFK集群只剩下一艘航空母舰、一艘两栖登陆舰以及一艘驱逐舰;北部罗纳德·里根集群损失惨重,只剩下一艘两栖登陆舰一艘巡洋舰以及两艘驱逐舰。


标准时间12时33分,蓝方指挥北部罗纳德·里根集群撤退。

推演至此基本结束,由于此时距离任务结束时间还剩19个小时,而后发起了2次由F/A-18E/F携带着LRASM对红方北部舰群进行的突击。由于F/A-18E/F的数量不足够,导致收效不理想,而后两次只击沉了一艘052DL,一艘055以及一艘054A++。

推演结束

(五)推演结果


由于CMO在更新之后只“不”削弱AIM-120系列空空导弹,导致空战交换比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

探讨:航母是保持打击核心还是转向全面制空?

在过去笔者的一些文章当中提到,其实除了美国海军的那十一艘航空母舰之外,能够完全脱离从陆地机场起飞的战斗机的支援独立进行作战的航空母舰实际上并不多,这当然与航空母舰本身在初始设计时的战略思想指导和建造目的息息相关,例如我国的辽宁舰、山东舰脱胎于苏联时期的库兹涅佐夫级:而库兹涅佐夫级的主要任务是在自己的堡垒海域驱离对手的反潜巡逻机和战斗机,并且在堡垒海域当中是可以得到来自岸基航空兵的支持的。除此以外,苏-33以及歼-15的较大尺寸使得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所能够搭载的战斗机相比于尺寸稍小的F-18A/B/CD以及阵风战斗机来说会变得更少。因此要评价一艘航空母舰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所可能发生的任务转变,就应当重新审视航空母舰建造国家的海洋战略。苏联的航空母舰发展路径给了我们较大的启示,这里引用B站UP主炉火君对于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历史的开篇陈述:

在英美这些老牌玩家看来,给航母装反舰导弹,就好比用奔驰跑货运,用半挂跑出租,完全是毁舟为杕,楚才晋用。 不少西方和国内的批评人士认为,舰载机才是航空母舰的核心打击手段,也是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苏联给航母安装大型反舰导弹这种离经叛道的怪异设计,严重限制和干扰了舰载机发挥作用,如机库空间被挤占,发射导弹时无法进行起降作业,并以此诟病苏联军工部门的设计水平低下,污蔑苏联领导人只因个人好恶就胡乱干预瞎指挥,甚至将其归结为体制缺陷,进而滑坡谬误,否定整个联盟。诸多批评和贬低直到苏联解体三十年后仍然不绝于耳,但是我要告诉各位,这些评价是完全错误且荒谬的。批评者们忽略客观环境,生搬硬套西方模式,将美国标准奉为圭臬,完全罔顾苏联所面临的海洋环境和敌情,也未曾深入了解过,苏联航母的设计理念和任务目标,所以才会得出错误结论。


B站炉火君:深度丨苏联航空母舰为什么如此另类?
如果我们沿着苏联航母的发展路径和决策过程倒推,就会发现影响其设计思路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地理环境。从地图上看,苏联拥有辽阔的国土面积,但她的几个主要海区都被分割在不同方向上,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位于高纬度的北冰洋沿岸,遥望北大西洋的圣彼得堡港(列宁格勒)位于波罗的海,联通南方航路的塞瓦斯托波尔和索契港都在黑海吗,而通向太平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则坐落在六千多公里外的远东,东西南北四片海域互不相连,这一困局决定了俄罗斯无法像美国、英国和旧日本那样,将海军兵力击中起来使用,只能拆分城四支独立的舰队各自为战。且历史已经证明,妄图打破这一限制的尝试是极不明智的。在日俄战争中,俄罗斯帝国为扭转败局,硬着头皮从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抽调舰只组成两支分舰队,用七个月时间航行1.8万海里(3.3万公里),绕了大半个地球去远东送死就是最佳的反面教材。因此地理环境和技术水平都处于劣势的苏联海军不具备与美国海军进行大规模海空决战的条件,其水面舰艇的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也不能和美军对标。[1]

在数次的兵棋推演当中也能够发现,由单一艘库兹涅佐夫级的航空母舰上的苏-33或是歼-15以三分之一规则执行CAP任务(3小时整备挂弹时间),即使是在烈度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之下也有可能会出现战机巡逻断档的情况(例如想定安达曼海战),因此如果说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的舰队在面对对手是一个在空战方面有抵抗能力的对手,就很难额外挂载例如反辐射导弹或者是反舰导弹对对手的地面目标以及海上目标产生威胁。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贸然发动进攻,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航空母舰在面临反舰导弹威胁时没有战机能够及时前出拦截或者是进攻的战机因为缺少制空权而被对手的战机发生“群起而攻之”而造成无谓损失的情况。那么问题给到了美国海军,美国海军在面对一个在AD/A2战略思想下高速发展的对手时,如果想要利用自己的航空母舰达成干扰对手的统一大业,是否就能够在脱离空军支援且通过以航空母舰为制空以及打击核心的前提之下,完成干扰对手统一大业的任务? 如果我们回看美国海军使用航空母舰的历史,也很难发现航空母舰完全脱离陆地机场起飞的飞机支援的情况存在 。如果航空母舰脱离了陆地机场的支援之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是否要和他们所“看不起”的这些由苏联老航母发展而来的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一样,专注于前线制空和航空母舰防卫任务?

(一)横向探讨四个发生在海上的以美海军为中心假想想定

这三个想定分别是上文所提及的次世代复合打击群(Next Generation Combined Strike Group)、分布式海上行动(DMO:Exercise 2030)、猎杀航母(Carrier Hunt 2021)以及阿留申群岛保卫战(Aleutian Island Defense 2022)。其他三个想定我都写过相关分析,链接如下:

【指挥现代行动】从推演角度对美俄海空军攻防策略简析 “阿留申群岛保卫战(Aleutian Island Defense 2022)”

现代海空行动:推演角度解析分布式海上行动(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 “分布式海上行动(DMO:Exercise 2030)”

透过推演分析美海空军空中部署思路 “猎杀航母(Carrier Hunt 2021)”

除了这一次的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之外,扮演美国的一方都使用了B-1B轰炸机用于投放LRASM反舰导弹。B-1B在推演当中的表现都比携带着LRASM的F-18的表现要好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来自于CMO这款软件本身的问题,但是笔者个人认为在现实任务当中也可能会碰到:


1.B-1B相比于通过F-18组成小编队攻击的方式,协调的难度较低

一架B-1B能够携带48枚LRASM反舰导弹,因此在推演的过程当中,要协调的飞机数量少,因此发射LRASM,实现同时着弹的难度要低一些。对于F-18携带着LRASM的情况,笔者的实际做法是设置一个AAW区域,强行将携带着LRASM的所有战机编入AAW区域。即使如此,进入了AAW区域的F-18也很难实现如同B-1B那样的同时着弹。而主要导致这些F-18难以协调的原因是由于航空母舰的弹射器限制,起飞的飞机肯定有先后顺序,而且这之间的空档还不太小。这就造成难以协调各个小编队到达AAW区域的时间。

2.B-1B相比于F-18,导弹发射间隔更短

在海战当中,相比于陆军的战斗,更加注重火力的密集性。发射的导弹最好以无间隔或者是短间隔的密集程度进入对手舰艇的防空范围。这能够给防守的一方舰艇带来更大的防空负担。由于在CMO当中LRASM发射之后AI很大可能会自行编辑LRASM的行进路径,并且似乎每一架F-18在投放LRASM的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导致在推演当中给对手防空系统的压力降低。(同时也给笔者的血压升高)


这张图比较明显可以看出LRASM们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想法
3.B-1B的存在实质上是在释放前线的战斗机压力以及弹药使用的压力

在一个较为严苛的弹药释放环境当中,尤其是在本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的简报下:几乎不允许使用战斧式巡航导弹对对手的防空系统进行干扰或者直接消耗对手防空舰艇的防空导弹数量。如果我们仍旧希望达成击败红方对手的航空母舰的最终目的,就仍旧需要削弱对手的防空体系。那么就又可以搬出那一个经典的从外到内的圈层:

最外层:战斗机CAP区域

次外层:远程/中程防空导弹

最内层:近程防空导弹/近防炮

其中携带着空空导弹的战斗机能够有效地侵入对方的CAP区域,如果达到了歼灭了对手二分之一以上的战斗机的成果,那么对手的防空圈层就会少掉一层,只能让舰艇的防空导弹硬抗对手袭来的反舰导弹。除此之外,缺少了CAP区域的舰群很难保证盘旋在上空的预警机的安全。两层因素的叠加之下,舰艇对于掠海来袭的反舰导弹的防范程度就会变得很差。次世代复合打击群的想定推演过程中对于来袭的鹰击-12抗击能力大幅度下降,以及“莫斯科”号的沉没仍在证明缺少了空中部队掩护的海军舰艇对于来袭的反舰导弹的反应能力有多差(当然莫斯科号自身的电子科技水平以及训练的水平较低的原因也在其中)。

横向相比于Carrier Hunt 2021想定以及DMO 2030想定,正因为二者都有了B-1B专职负责反舰任务,由此在航空母舰上的F-18战斗机得以从繁重的反舰任务中释放出来,分担了不少的拦截反舰导弹的任务。回看Carrier Hunt 2021,即使在美方弹药富足的情况之下,让F-35携带着吹气式超音速反舰导弹来“偷袭”对手舰艇的收效也甚微。顺带一提, F-35贫瘠的弹药携带量仍旧令人怀疑其是否能在未来的海上大战当中承担起重要的空对空任务? 这一问题的讨论笔者放在后文细细讨论。

4.放宽了弹药释放环境后所带来的一些好处

这也就需要横向对比阿留申群岛保卫战以及次世代复合打击群两个想定。

有些玩家会使用TLAM作为诱饵骗取地方防空火力,在这里作者必须提醒玩家:想定背景内,TLAM将用于下一阶段作战对大陆沿海目标进行打击的任务。本想定中的TLAM使用会扣除相应的分数,使用超过400枚会有相应惩罚,超过800枚视为作战失败,想定自动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阿留申群岛保卫战和次世代复合打击群的两个想定都出自sanyr之手,并且我和sanyr在制作想定的过程当中交流较多。在阿留申群岛保卫战中,通过TLAM即战斧式巡航导弹通过对手的舰艇防空圈的方式来消耗对手的防空导弹的方法最初是由

@叶含

在推阿留申群岛的时候想到的,事实上这个方法非常好用。 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经过舰艇的防空区,防守的舰艇以及巡逻在CAP区域的战斗机在不能识别出这些战斧式巡航导弹是要攻击舰艇还是攻击其他地方的目标的时候都会选择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在这个方法下给防守方所带来的问题是这样的:来袭了多少反舰导弹,就需要至少1比1数量的防空导弹或者是空空导弹来拦截。在阿留申群岛保卫战当中,携带着数量不少的CSG就能够有效牵制北面企图入侵F-35以及F-18拦截区域的苏-57以及苏-35。


图中红色方框表示俄罗斯方战斗机巡逻的大致区域,但主要是这个区域的战斗机一直都在被战斧导弹牵制
战斗机在这样的情况下,CAP区域形同虚设。而在战斗机和水面舰艇的防空导弹被牵制和消耗之后,处在各自截击区域的F-35以及F-18对于图-22M的拦截十分顺利,并且在临近行动时间结束前,富余的F-18能够携带着反舰导弹对于消耗的一个子都不剩的俄罗斯海军舰艇进行切香肠式的打击,并最终击沉了所有舰艇。

反观在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当中,想定作者严格限制了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发射量。那么如果企图入侵红方对手最外层的CAP区域以及处于次外层上空巡逻的预警机,只能靠战斗机携带着空空导弹来硬拼。假如说这个想定在CMO beta版本发布之前推演,PL-15能够和AIM-120D打个46开的情况下,双方战斗机在入侵和反入侵CAP区域这一个问题之上,交换比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实际上并不确定。但结合在beta版本发布之前的推演结果,即使双方46开的情况下,战机数量处于劣势的美国海军很难完全侵入并拿下003的CAP区域,最终还是靠LRASM的决死突击来击沉对手的003航空母舰。

总而言之,即使LRASM的射程能够使其在对手的CAP区域之外发射,有效保证载机的安全,但是LRASM在突防过程之中还是要经过对手的CAP区域,这一点是逃不掉的,这也是每一枚反舰巡航导弹的宿命。没有拿掉对手CAP区域的情况下,任何兵器的突防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二)F-35B/C对航空母舰地位的影响

在阿留申群岛当中的推演也证实了一点,F-35C在 空对空战斗烈度较低(通过战斧导弹消耗俄方的空中巡逻力量) 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在距离航空母舰500-700海里左右的距离执行拦截前来发射Kh-32反舰导弹的图-22M的任务的,相信对于其他大国的轰炸机在一种类似的情况之下也是能够如此,并且其自身的隐身突防能力和通过新发动机所带来的较远航程都是这两个型号战斗机的优点,当然F-35B常采用的方式是STOVL,航程相较于A/C型号有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F-35凭借着新一代的传感器、数据链和电子系统使得F-35相较于以往的战斗机来说,能够获得比前一代战斗机更多的信息,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分享给友军,这对通常都不会在航空母舰上携带侦察机的美国海军来说凭借着F-35先进的系统在信息感知这一方面是一个不小的提升。但是否这种战斗机就是新时代的美国海军的绝对利器?


笔者在别的文章和回答当中提到过一点,F-35B/C作为一种制空机来说是并不完美的,而这种不完美在携带的弹药量上非常明显:以目前的版本,在不破坏隐身外形的前提之下只能携带4枚AIM-120D施行空对空作战。相比于上一代的F-18战斗机在初期就能够携带6枚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2枚AIM-9近程空空导弹相比,火力要低上一截。空对空火力降低所带来的隐患在于:即使是面对着可能以亚音速方式来袭的大量远程反舰导弹时,出动一架F-35能够拦截的反舰导弹数量要低于前一代F-18能够拦截的反舰导弹的数量,并且即使是让F-35来执行类似于在阿留申群岛想定当中的甲板起飞拦截任务(DLI)时,能拦截的数量也会比前一代战斗机低。由于最外端的CAP区域不能够拦截比前一代战斗机数量更多的反舰导弹,那么给次外层的防空导弹和最内层的近防系统将带来更大的压力。

或许有读者在这里提出,F-35B/C是存在“野兽”的挂载模式的,并且在知乎内的一些回答当中也提及到F-35在只挂载两枚AIM-9X导弹时的隐身能力实际上比前代战斗机要更高。笔者并不否认这一观点。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F-35的隐身能力不低于前一代战斗机,但又怎么会优于其自身不携带两枚AIM-9X时的状态呢?同样也不会比其大洋对岸的对手的重型战斗机的隐身状态要更好。由此可能将造成的空战交换比的下降甚至是在一场行动的中后期丧失制空权的后果(未打好马钉却失掉一个帝国的传说,但存在夸大成分)是否是指挥官所能够承受的?再者,以目前的F-35的弹仓,能不能够携带LRASM+AIM-120D进行自护航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掉带弹量少的这一个问题,F-18在短期之内是非常难退役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笔者发现了这一问题,F-35在后续批次可能将改进弹仓,携带的中程弹提升至6枚。这个改进方向是好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F-35带弹量少的问题。这属于是科技研发层面的一种改进,那么在可能的战术层面,能否在F-35B/C和F-18共同在美海军航空母舰上一同服役的现状之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
v2-41f306399740ce1c423a20dc65d26da1_r

这是笔者在基于推演浅谈美海空军利用数据链的作战 当中所认为的,在全面使用A射B导的状态之下,一个能够显著提升非隐身战斗机在空中交战过程中生存率的一个部署方式。在文章中也提及了一点 ,CMO数据链逻辑是比较奇怪的 ,这一点后来也在战争艺术论坛中被一些同好所发现。即使在后来的历次推演当中,虽然这样的部署方式能够提升非隐身战斗机的生存率,但在数据链常常给不到后方F-35C的时候,这样的优势就会被完全抵消,这当然并不是这个结构出现的问题,主要问题还是推演软件的问题。那么,之前

@威慑利剑

所提到的另一种部署方式就可能会更加适合当下的CMO版本以及现实情况。

v2-7ed93387acfad9855061793fb0cee947_r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个新的三、四代机部署的模式:


虽然这一部署方式和之前所讨论的那一种相似,但所承担的任务并不是相同的。首先这样的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个类似于在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当中所面临的一个类似情况的可能更优解,在面对制空战斗机数量少于对方的前提之下,将F-35B/C全部挂载空对空导弹,并将少量的F-18E/F也挂载上空空导弹。F-35B/C所承担的任务是:尽全力执行制空任务,打下尽可能多的隐身战斗机、非隐身战斗机。拦截轰-6和攻击-11以及来袭的鹰击-12、鹰击-18的任务交给这些数量较少但携带着数量可观的AIM-120D空空导弹的F-18E/F。这些F-18E/F在F-35B/C执行对空任务时将在甲板上等待弹射,亦或者在航空母舰舰队正上方巡逻,待前方的F-35B/C或者E-2D发现了需要拦截的目标之后再予以起飞或者从自己的巡逻区域前出执行拦截任务。

在这一结构之下,F-35B/C将成为空对空杀手以及身处最前线的哨兵,能够将其从繁重且并不适合它的空中拦截任务当中释放出来,并且由F-35始终在最前线面对对手的隐身战斗机时能保持均势,面对三代机时能保持绝对优势,当然在面对三代机时,也可以呼叫在后方的F-18来拦截这些三代机,以节省自己的弹药来换取更加长的空中巡逻时间,不至于在所有的AIM-120D打光时被迫返航。这一部署的结构具有特例性,这是在F-14和F-4混编的时代当中所看不到的一种十分特殊的部署结构。F-14相比于上一代的海军主力战斗机,毋庸置疑能够具有更强的拦截能力和空对空能力,并且火力也十分强大,更不用提及F-14还会有AIM-54不死鸟的加成。在吐槽了F-35系列相对贫瘠的携弹量之后,我想也不能指望着在F-35和F-18混编的时候指望F-35携带着反辐射导弹来对对方的水面舰艇进行攻击,这也将进一步减小了美海军在高强度空战当中夺得制空权的可能。

F-35所迎合的是以往“由海向陆”的战略思想,所面对的对手是一个由质量较差甚至是出现代差的战斗机所组成的空军机队,F-35+F-18的组合能够在这样的战斗之下获得巨大的空中优势乃至夺取全部制空权。与此同时,F-35能够凭借自身隐身性能,渗透入对手的传统防空火力网,精确投放炸弹。当F-35面对着一支由大量优秀三代机以及四代机所组成的空军机队,就显得如此不搭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而航母任务的转变实际上也是由F-35的出现以及美海军潜在对手的高速发展所“逼迫”而来的。

(三)反舰任务当中的突防流与消耗流对航空母舰地位的影响

其实在历次的兵棋推演当中可以发现,似乎在这个地球之上,只有两个国家可以在海上通过多艘舰艇组成一个十分密集的中距/远距防空导弹系统,这种通过多艘舰艇组成的导弹系统能够应付几十枚掠海而来的传统亚音速反舰导弹。那么如何突破最外层与次外层的防御,将自家的TNT精确送达到对方的舰艇一直都是海上大战的关键问题。由此其实可以分出两个“武功门派”:突防流和消耗流。

首先这也是我多次转述的韦恩·休斯的观点:利用飞弹进攻的方式,最好是“一波流”而不是“多波流”。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哪一种防空系统,对于来袭的反舰导弹的承受量基本都是一定的。假如说某国海军通过多艘新式水面舰艇来组成的防空系统,对于“飞鱼”式反舰导弹的承受量在30枚,一次性拦截30枚“飞鱼”反舰导弹所需要的防空导弹大约是45枚,而这一舰队统共拥有300枚防空导弹。且进攻方一共拥有60枚反舰导弹。当进攻方采取20、20、20的数量分3次来对对手的水面舰群进行突击,那么很有可能3次都无法突破。但是当进攻方采取将60枚反舰导弹一次性打光的方式,就很有可能一次性全歼所有水面舰艇。而后者将60枚一次打光的方式也可以称作是一种“突防流”:当反舰导弹数量多于整个舰队防空能承受的阈值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战果。而DF-21D以及DF-26D通过一种与以往掠海反舰导弹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突防,传统的航空母舰的CAP区域是不可能对这类导弹实施拦截作业的,必须要由盾舰上的标准-3以及标准-6进行拦截。并且从天而降的掌法使得整个舰队能够承受的导弹数量并不多,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突防流”。

但是其实很多时候,不如人愿的事情有很多,载机携带的反舰导弹数量不足以达到防空系统的阈值的情况是大有存在:这次的想定次世代复合打击群就是这样,120枚的LRASM并不太能够直接拿下003,迫使所谓的“一波流”变成了“多波流”。那么就可以转换一种思路,翻一翻海战当中的《葵花宝典》(也就是韦恩·休斯的《舰队战术与近岸战斗》),当中提到过另一个观点: 海战当中的军舰相比于陆地上的军队,更难进行补给。 这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并且由此能够推出另一件事情: 无论是海红旗-9还是标准-6,只要在外海进行战斗,在任务时间以内基本不可能实行对这些防空导弹的补给。 然后我们再能推出一件事情:在海上,舰艇上的防空导弹,打一发,少一发。而实际上“打一发,少一发”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在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但在这里我们暂时不着重讨论。

基于这一结论,是否能够通过欺骗对手的防空系统疯狂对天空射击,在消耗了极多的防空导弹之后再通过反舰导弹轻松突击对手?而答案是肯定的。

消耗对手防空导弹最原始的方法就是通过反舰导弹、反辐射导弹和战斗机来消耗,但是这些作为一艘航空母舰上本就不多的反舰资源,这样确实是不明智的,更何况一艘舰艇所携带的防空导弹的数量通常要多于反舰导弹的数量。

因此在美海军的宝具库当中通常会有一样东西可以作为消耗对手的防空导弹的诱饵——战斧式巡航导弹。并且这一种方法在阿留申群岛保卫战当中大显神威。

美军CSG通过战斧巡航导弹来做诱饵,疯狂消耗俄海军的防空火力

如果说,战斧式巡航导弹在推演以及现实世界当中的成本过高或者是被限制使用,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出路?其实答案也显而易见:无人机/无人诱饵


在分布式海上行动的分析当中我也提到,这些速度只有95节左右的家伙实际上很难和LRASM实现同时着弹,达到完美的掩护LRASM突击,消耗对手雷达资源的效果。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将这些无人机作为消耗对手防空火力的存在,并且因为这些无人机在无论在实际还是在推演当中都是作为一种成本极低的方式存在,是一种非常好的消耗对手防空火力资源的存在。如果大量投入使用的话将有效削弱对手的防空力量,使得在真正的反舰导弹突击的一刻到来之时无弹可打。 而航空母舰本身不能够靠自己以及甲板上的舰载机来实现一次性释放数百枚真正的反舰导弹的目标,但是由航空母舰携带着类似于在上图当中的携带着数量极多的无人蜂群的运输机还是非常容易的,而航空母舰作为这些诱饵的投放的载具将可能成为在未来的海战当中的重要角色。

假如航空母舰是被“反舰”的一方,遭遇到了无人机蜂群的干扰和袭击 。这些无人设备携带着能够模拟出反舰导弹信号的反射器,但是这些“反舰导弹”的速度和高度仍旧会低于一般的反舰导弹,而这时如何进行查证就非常重要——很明显,战斗机是最好的查证和预警工具。在应对这种“消耗流”的时候,如果能够将这些“反舰导弹”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指挥官,就能够避免舰队自身将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消耗。这一方无论是采取“突防流”还是“消耗流”,拥有富裕的制空战斗机数量都能够有效干扰对手对这些“诱饵”的查证和对反舰导弹的拦截。并且在对付一个拥有几乎同等数量和质量战斗机的对手的时候,每架飞机挂上1到2枚反舰导弹施行反舰突击的任务是否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就以想定分布式海上行动为例,一架B-1B通过携带48+12的LRASM反舰导弹就能够释放30架F-18的对舰打击压力,让F-18协助F-35来执行对空任务,2架B-1B就能够释放60枚LRASM。而每少一架F-18执行反舰导弹的拦截任务,就相当于在一个时间内少了30x(6+2)枚空空导弹,也就是说盾舰需要在极限状态下多拦截30x(6+2)枚导弹。

双方航空母舰博弈的焦点就不仅仅是在战斗机的互射导弹上,同时也在相互欺骗与消耗当中存在。这对于双方的空战的技战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未来航空母舰如何辅助新一代的战斗机来实现这一目标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推动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任务转变的其他原因

在一个近似于需要航空母舰舰队执行大洋决战的背景之下,另一个推动舰载机去“反舰核心”的重要原因在于新弹药的发展:尤其是反舰型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发展。一个舰队所能够携带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数量动辄达到了300-400枚,并且能够通过指挥控制协调在一次性内打出200+枚以上的数量。相比于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联队一次性全部出动极限状态下也就能够携带200枚不到的“鱼叉”反舰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方面也能够“释放”更多的F-18来执行制空任务的同时,战斧式巡航导弹更远的航程能够让其载具在弹药释放的过程当中更加安全,有效提升载具的生存率。
而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航空母舰需要转向制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航空母舰本身的珍贵性。在大洋决战当中,航空母舰本身就是一个作为极高价值目标而存在的舰艇。而如果美国海军愿意将舰载机上的弹药尽数换成对地/对海导弹+少量的空对空挂载的话,就可能需要承受来自航空母舰损失的痛苦。而目前的美国海军所拥有的十多艘核动力海上巨舰倘若在战斗中损失1-2艘,对于美国海军的士气以及美国人的心理来说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要转变这一种尴尬的情况,笔者认为甚至可以通过建造成本稍低的航空母舰,将航空母舰的在舰队当中的地位“下降”至到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使得航空母舰变成了类似于巡洋舰的地位水平,使得其即使在一场高烈度的战斗中也不会过分地影响士气时,也不失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结语

总的来说,美国的航空母舰经历了一个从区域控制时代到由海向陆时代再到重返大洋时代的变迁,而区域控制时代的海军舰载机代表毋庸置疑是F-14雄猫系列,F-14雄猫在1991年之前以极佳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F-35作为“由海向陆”时期发展而来的战斗机,在“重返大洋”时代已经出现了颓势:在缺少了F-22这样的陆地机场起飞的战斗机进行制空权争夺的支援的时候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同时新弹药的投入使用将使得美国海军对于航空母舰的使用方式将发生改变。

参考

  1. ^UP主:炉火君 深度丨苏联航空母舰为什么如此另类? 深度丨苏联航空母舰为什么如此另类?_哔哩哔哩_bilibili
4 个赞

我个人认为,通过舰载机发射LRASM进行反航母作战,从理论上说有效性很值得怀疑。首先是舰载机的数量和尺寸就决定了同时发射的导弹总数不会太多,其次隐形巡航导弹的隐身效果如何也很值得怀疑,因为导弹的几何特征,尺寸大小和攻击方式决定了导弹即使是进行隐身修型,和复杂的航路规划,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也肯定会被对方的各种预警雷达照射,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正向对敌非常困难,就很难保证有效突防。

而且舰载机空空导弹和防空舰舰空导弹都能对被发现的巡航导弹进行拦截。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YJ还是战斧或是LRASM这种反舰巡航导弹的突防,就变成了导弹数量交换。这就回到了,舰载机除了制空作战之外,到底是要侧重巡航导弹拦截还是去发射反舰巡航导弹,无论是那种选择都会演变成飞机绝对数量的比较。如果是按照这种思路那大型轰炸机和运输机货盘发射导弹好像就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但是如果跳出这种思路既然都要使用依赖大型机场部署的轰炸机和运输机了,但飞机能够投送的弹药尺寸终究是有限的,这就进一步限制导弹的性能,这样看来路基发射车发射的反舰弹道导弹反而成了合理的选择。

所以我和版主的看法基本一致,如果是对等航母战斗群进行对抗的话,使用舰载机进行反航母作战,在双方的飞机数量和投射能力没有非常大的差距的情况下,这种作战很可能就是无效的。

2 个赞

说到诱饵,我倒是以前有在Steam社区上的两个剧本里用老一代的战机去当一次性集火靶子,大量消耗敌方AI的战机/导弹资源的操作。

一个是在一个台海攻防(阵营为PLA)里用剧本自带的福州机场里的50架J-5/6去当Decoys,飞机的峰值巡航速度大概类似于一般的对地巡航导弹(CJ-10),让剧本里的经国/F-16V大量消耗AAM并且向后压缩了它们发射对地巡航导弹的时机(因为游戏的AI机制,战斗机发现地方空中目标一般是进行空中拦截二放下其他任务),让我方阵营的SAM能够一发一个打下来并且能有时机补充弹药/等到内陆起飞的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抵达沿海作战区域。在不用诱饵的情况下,达成剧本胜利得消耗J-10C/J16/J-20多种型号共两位数的战机,而用了诱饵后除了误操作而导致被AAM命中击落的情况外,几乎可以做到战机零战损。

另一个是预定CN占领了琉球群岛的情况下对美日决战的剧本,当时我玩了几遍后想起过去的诱饵操作,自己手动添加了50架J-8II作为战机诱饵(不像J-5/6,J-8II在游戏里面对先进AAM还是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的,虽然在推演过程中表现很弱)冲到前线(和执行AAW的J-20/35/16/10C混在一块空域中),大大提升了己方隐身战机面对F-35B/C/20A/18EF的生存能力(甚至出现了J-35 IRST指示目标,J-8II用PL-12打下F-20A的奇葩情况),甚至能让原本只能作为南方航母群CAP的J-20A能够够到敌方CAP区域雷达照射到敌方在横须贺基地南面海域的CVN/LHD的精准位置并给DF-21D/26给予长期的发射/准确命中窗口,颠覆了整个我在原本剧情里能做到的推演态势(当然,我的推演能力比较差)。

撇开游戏本身是作为一个抗中援美的“基于外媒可靠数据分析”的推演兵旗,现实中我国的二代机(其中包括歼8)仍有大量基数的情况下,通过改装成为UAV甚至是无人多用途战斗机来做到二战时期的充气坦克甚至更高一筹的作用,我认为以我国现在的无人机方面的科技水平,不是不可能做到。这些二代机作为无人诱饵/战斗机,比现有的无人蜂群/拖曳诱饵可能还要更不容易识别(除非通过AI相关的技术分析RCS值以识别机型并分配战斗权重),因为现有构想的无人蜂群/诱饵可以如同贴主所言能够被战斗机(甚至是无人多用途战斗机)侦察以被识别。我当时看到相关片段时想到小型的无人蜂群/诱饵可以通过类似可伸缩龙博透镜来进行RCS值欺骗,但针对红外观测的IRST可能没有有效的方式进行欺骗(针对伪装成战斗机的无人诱饵而言,如果是伪装成导弹则一样无法区分,尤其是无人诱饵可能和执行进攻任务的导弹是能同高度/速度/RCS/红外辐射特征),那还是有办法去识别标记并降低这类目标的战斗权重的。但现实里有个更高效的手段,那就是OECM(包括无线电信号测量定向等等),不过游戏里这方面对NATO倒是增强了,对CN/RU等等其他国家/势力倒是没有啥能在接受范围内的数据,这也导致游戏里的F-35B/C、SPY-6和E-2C/D就成为了神一样的存在,玩CN方经常能让人血压飙升。

3 个赞

现在我国的舰载电磁炮还在研究试验中,成型了海基ASBM,但无论YJ-83K还是AGM-158C(即LRASM)我个人认为还是难以突破21世纪10年代以来成型的舰队防空系统模型(尤其是以后我国的一坑四弹中近程SAAM批量列装于大口径通用VLS甚至是054A首装的小口径VLS的情况下,AGM-158C可能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可能得等小型化后的空射ASBM/空射超音速ASCM才能在特定的时间段(即对方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实装)内进行对等航母作战。

1 个赞

先码再看。实在是大佬。

1 个赞

提一个问题:现代条件下试图扩大CAP圈将敌机拦截在反舰导弹射程之外已经不再现实,此时CAP圈将与舰艇的综合电子/光电对抗系统相结合,给舰队笼罩上一层“雾气”,阻止敌实现火控级别的探测,有弹打不出。CMO之中的电子对抗和光电对抗还是粗糙了不少,未免不能将这种思路投入应用。

1 个赞

最新的二十吨的盾舰和百吨的无人舰怎么看?

在之前的那篇DMO当中也有陈述过,总的来说我觉得这类舰艇是可以大力发展的

我有印象在其他文章里也提过就是通过扩大CAP圈来阻止对手的侦察设备准确识别到己方舰艇的方法(貌似还是DMO那篇),但是这种想法最后还是会变成加强制空机的投入和运用的方法当中。

请问对快递这种从上而下的怎么防?对卫星侦查怎么防?

反卫星侦察我觉得就是反卫星弹,比如测试成功的标-3,但我觉得在实战环境下的成功率还是要打问号的。
快递也是一个类似的思路,就是靠中段和末端拦截,所对应的也是标-3、标-6,当然传说标-2也可以做类似的末端拦截,具体拦截率是多少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我觉得不会太高。
目前CMO当中讨论的比较多的还是在没有卫星的情况下对对手航母进行的侦察。
我记得在知乎当中有些前辈是讨论过就是卫星+反舰弹道导弹或者是长程的反舰巡航导弹对于航空母舰的威胁是非常大的,而且是近乎无解的局面。我对这个论调还是持一个偏相信的态度。

1 个赞

性价比最高的反舰导弹,应该是空射型的?

轰炸机带到一定的高度,发射后自己再往上升。这样可以少装燃料,减少尺寸和结构。这种理解对吗?

真的全面开打,现有的蛋蛋可能前几天就打完了。后面就看谁的军工生产力强了。

我对导弹这块不是很了解就不过多评论了,但是对于海战来说,导弹短期之内的大量消耗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这些弹在打完之后双方八成就会有一个结果。长时间的战争消耗的概率比较低。当然双方直接产生武装冲突的概率也比较低。

老大老二真的开打,肯定是长期消耗战。这是毋容置疑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是很难停下来的。看看现在的俄乌,乌不投降基本不会停。

航母在大家导弹都不足的情况下,作用有多大,需要仔细研究。

海战还是用另外的视角来评判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老大老二开打成长期消耗战…个人认为好像真的难

又玩了几把。这个论断,还是很支持的。舰载/空射反舰弹道导弹,配合高速无人侦察机,真的是一款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

我的理解是舰队航空兵的主要任务确实,即便是冷战时期,USNAF也是要在强岸基体系支持下作战的。
舰队航空兵的核心优势在于机场可机动,这使得舰队航空兵可以执行次要威胁轴方向的行动,或者前置部署。在现代威胁条件情况下,舰队航空兵可能本身的直接打击任务可被削弱,而主要目标要放在引导打击上,也即:
1.以舰队航空兵展开己方侦察幕
2.以舰队航空兵的空战能力,拦截并中和对方侦察幕,如击落对方侦察飞行器,甚至以类似ASM-135的弹药在对方卫星过顶前前置击毁对方的低轨道侦察卫星。
由于现代非航空火力的长射程(舰射/岸射/轰炸机射的强力防区外弹药,如HGV等),舰队航空兵本身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这些信息权的争夺上,而不必浪费太多架次执行主要打击任务。当然了,在次要威胁轴发起佯攻,牵制对方的防空资源,这个还是可以有的。
另外多说一句,二战时期英国FAA其实主要精力是放在防空作战而不是打击作战上的,这和USNAF不太一样…

1 个赞

这些又意味着舰队航空兵的战术行动要转变为大量的长程防空巡逻与侦查飞行上去,而且还要携带大量的无人航空器协助执行任务,有人航空器转型为无人航空器的FAC节点,当然也需求长航程和VLO能力,以及强传感器,但是弹仓容积不需要过分的大。

1 个赞

即使海基电磁炮搞成了,也很难能达到舰载ASBM的水平
而且舰载ASBM已经入列了

话说现在beta版本,cargo任务,是不是不能用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