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现代行动:弹药释放指挥与控制(二)

一、前言

在TNT被诺贝尔发明之后的这些年岁当中,人类除了将其运用在开山修路、爆破废弃楼房等方面,在人类相互屠戮的战争史当中,TNT也被广泛运用。TNT在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仍旧成为现代战争最基础和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飞机、火炮、火箭等被发明之后,人们在接下来相互屠戮的历史当中就会想着如何通过这些载具将TNT精准地投放到他们的敌人手里。“如何将TNT更好地投放到对手的头上”仍然是战争研究的重要话题。

俄乌冲突的发生以及俄罗斯在俄乌冲突过程当中对于弹药的使用策略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对于弹药释放这一话题来进行重新思考。CMO以及相关海战软件的玩家和选手在使用这类软件时所推演的大环境与俄乌冲突的大环境有所区别,但是仍有相通之处。

本文将继续沿用“少引用”的口嗨风格,以及继续使用CMO(Command: Morden Operantion)作为演示工具,以求在兵棋的虚拟世界当中通过一定数量的演示和探究,进一步探索弹药释放的技巧。

二、DEAD及对地打击任务

(一)DEAD任务介绍

DEAD(Destroy Enemy Air Defense,摧毁敌方防空)是一种应对对手防空系统的战术。实际上在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当中美军所使用的反辐射导弹来进行的SEAD(Suppress Enemy Air Defense,压制敌方防空)的战术卓有成效,但SEAD战术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SEAD需要指挥官在一片空域时刻部署用于SEAD巡逻以及掩护的战斗机,同时伴有电子战飞机时刻巡逻来对对方的防空系统信号进行搜集和辨别。在兵棋的位面当中,维护这样的巡逻区域实际上并不是非常难,但是在实际的战争当中,时刻维护这样的巡逻同时还要注意到被对手突然开启防空雷达的地对空导弹威胁的危险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再者维护这样的巡逻实际上成本也并不算低。

相比于SEAD打击当中直接通过高速的反辐射导弹对对手防空阵地上的雷达展开直接攻击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重点打击思路,DEAD的思路就非常简单明了:通过大量的弹药将整个的防空系统直接摧毁,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安全的空中走廊。

(二)DEAD与SEAD比较

在弹药释放指挥(一)当中,笔者在CMO中横向演示比较了几款防空系统在遭受到反辐射导弹打击之后的生存能力,得出的结论是在过去的一些老旧的防空系统当中,不止一套的引导装置可能会在SEAD作战当中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在对手的反辐射导弹打掉了一套引导措施之后可以突然开启另一套来给对手打个措手不及。那么在此次DEAD演示当中,所采用的是与之前弹药释放指挥(一)中类似的情景,只不过将弹药从YJ-91更换成了KD-88。10轮打击演示结果如下:
33
注:KD-88攻击巡航高度为200英尺
图中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是面对比较老旧的1985年的霍克导弹的时候,也需要大约20枚KD-88导弹才能保证霍克导弹失去战斗能力。而在一轮次的打击过后防空系统能否继续运作这一点十分重要,这关乎后续飞到战区的轰炸机和攻击机的安全。霍克导弹在一轮拦截过后,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装填时间,如果此时不给予“补刀”的话,那么对后续的战机来说将会非常危险。在弹药释放指挥(一)中虽然我采用了8枚YJ-91进行反辐射作战的方式,但实际上霍克导弹对于来袭速度高达2200节的反辐射导弹的拦截效率是非常差的。如果这8枚YJ-91分2批来对霍克防空系统进行SEAD压制,那么2架JH-7A2将可以达成与5架JH-7A2相同的打击效果。

那么如此一来,是否DEAD显得一无是处?我认为是否定的。DEAD首先掌握的是主动性,无论对手防空系统是否将雷达开启,DEAD行动都能够将其彻底摧毁。而SEAD非常依赖雷达开启的时机,并且如果引入了雷达间歇开机机制之后,SEAD的难度将变得更大。因此笔者认为,像笔者在弹药释放指挥(一)当中所提及的,像AGM-88E以及JSOW那样通过辐射源+IR末端寻的或者是雷达末端寻的的被动+主动方式仍旧是打击防空系统最高效的一类弹药。

(三)DEAD及对地打击任务与常规反舰任务比较

实际上随着今年来弹药载具形式以及导引头的发展,通过一种弹药实现多种用途不是难事,更何况使用反辐射弹药来进行反舰打击也是十分常见的。并且很多时候反舰任务与SEAD和DEAD任务有相似之处,而这种相似之处来源于陆地防空系统与海军防空系统本身:排除目前最特殊的美国海军以及陆地的防空体系之外,中俄的陆地以及海军防空体系都有着“共用系统”的情况,比如把S-300推进而开发以后搞出了海军适用的版本以及红旗-9防空系统上舰。这也就意味着,DEAD任务实际上和常规的反舰任务上具有共通性的。但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反舰任务当中,舰船在战斗时应当是会时刻保持移动的,而陆地防空系统大多需要就地停止,然后展开,当然像红旗-17这样的野战伴随防空系统属于例外。其实正因为这些防空系统需要停止,因此给了像GPS/INS制导弹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实际上在GPS制导弹药发展初期,是没有办法来对移动目标进行打击的,当然在之后的一些改进版本当中,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在GPS/INS炸弹导引头的多年发展当中,美军在宣传当中已经提出其可以打击一些移动性目标——我认为这个是可信的,但目前在CMO的数据库当中,很多弹药仍旧不能够打击海上目标(Air to Surf)。一方面是这些弹药年代较老,例如GBU-12等,另一方面如果GPS/INS如果能够实现这些功能,那么必将导致GPS/INS制导炸弹的采购成本增加。对于“地主家都没有余粮”的美军是否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提升这一类弹药,并且这一类弹药实际上是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可替代方案的(ATGM),笔者认为是存疑的。

在CMO的位面当中,选择反舰弹药的时候,大多数的想定创作者还是会选择巡航导弹来进行打击。当然,远距离的巡航导弹是一种比较传统但是又大量使用的一种手段,也可以就巡航速度分为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鹰击-12)、高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Kh-47M2 匕首)以及亚超结合反舰巡航导弹(鹰击-18)三种。甚至也可以选择反舰弹道导弹(DF-21D、DF-26D)。

在俄乌冲突当中,实际上我们也会发现在俄军使用空对地弹药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利用苏-34战斗轰炸机或者苏-25攻击机来完成对地打击任务,所使用的弹药也大多数为近程的制导炸弹和火箭弹。当然虽然也不乏有匕首导弹打击弹药库的战例,但是匕首导弹在使用的频率上远不如近程的弹药。
1649321904734.jpeg

从图中的列表可以看出,自由落体炸弹的使用在大规模冲突当中几乎不可避免,更何况长程的巡航导弹以及空地导弹,使用率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这其中既有成本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例如F-16和苏-34这样的战斗机实际上也是拥有全新一代的通过计算机计算的投弹瞄准系统作为辅助,其打击精度得以大大提升。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当中,阿根廷飞行员在除了使用飞鱼反舰导弹之外也利用A-4攻击机投放了不少的自由落体炸弹来轰炸英军的船只。当然马岛战争已经过去40年,40年的时间里,海军的防空系统足足进步了一代,能够承受相较于以往更多的反舰导弹以及来袭攻击机的攻击:一个架次的攻击机可能可以携带多枚反舰导弹,那么防御一方要拿出至少数量对等的防空导弹进行防空拦截,那么此时如果就给防空系统制造的压力上看,既然一架次的飞机能够携带多枚远程导弹,那么远程反舰导弹就能够给防空系统造成比攻击机携带自由落体炸弹更大的压力。并且,一般来说,就一个传统的CVBG的分布来看,防卫航空母舰的防空系统的密度要大于一般陆地上防卫机场的防空系统。以052D为例,052D有64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假设其装载48枚海红旗-9,此外还有一具红旗-10发射装置以及730近防系统。一般来说,这样的配置来防守一座要地机场也已经非常足够。但是在执行航空母舰群防空任务时就远不止这些火力配置,因此直接导致通过携带近程弹药袭击海上舰艇,无论是由2到3艘驱护舰组成的水面舰艇群(SAG)还是航母打击群(CSG)或者是航母战斗群(CVBG)的成功性将越来越小。这当然也与航空母舰自身有关:当机场遭受到远程巡航导弹的打击时,可以通过在机场的工程部队及时修补机场来将跑道和机场恢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并且这方面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海上的航空母舰一旦遭受到1到2枚导弹的打击,就很有可能会因此失去战斗能力,包括不能够起降飞机。航空母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甲板,一旦甲板受到严重打击,即使航母能够正常航行,也将失去战斗力。


光荣级巡洋舰上的S-300F防空系统

由于航母本身的特性,一旦舰队出现了防空缺口,那么航母就几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对手的活靶子。同时相较于机动的陆地目标,机动的陆地目标可以利用地形掩护来进行转移,通过伪装网进一步躲避对手的侦查和定位。但是这两点在海上却极难实现:即使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冲刺状态中,海上舰艇的平均速度都会比陆地目标要快,但是海上目标几乎不可能在对手发现了自己过后还能够隐藏自己。因此对于航空母舰舰队来说,防空只有“防得住”和“防不住”两个结果,没有第三个选择,其自身的机动性再强,速度也不如反舰巡航导弹和战斗机。这一点在一战和二战当中被大量展示:例如在1941年年底至1942年年初的马来海战当中,日本轰炸机在茫茫大海上轻易找寻到了英军舰队并将其一举摧毁。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弹药载机的生存概率实际上和其所携带弹药的射程息息相关,弹药射程越大,载机被击落的概率就越低。 例如在想定阿留申群岛保卫战(Aleutian Island Defense 2022)中,玩家所扮演的美军一方只能够想办法对于携带着射程400海里Kh-32的图-22M进行拦截,而对于携带着射程高达1100海里的Kh-47M2匕首超高音速反舰导弹的米格-31K以及图-22M则毫无拦截策略,只能寄希望于负责末端拦截的标准-6防空导弹,我也在那一篇的分析当中提出:因为根本不存在高达1100海里巡航半径的战斗机,因此负责发射Kh-47M2匕首的载机将会处于一个绝对安全的地位。这个时候,情况与陆地上并不相同,因为反舰轰炸机/攻击机所面对的对手是防空单位密度极大的舰队,一旦进入了对手的防空系统打击范围内时,自身安全将很难得到保障,并且雷达技术经过多年发展,以及预警机的大量使用,轰炸机企图通过低空突防来向对方海上驱逐舰等目标投掷自由落体炸弹变得十分困难,通过发射长程导弹来保障轰炸机自身的生存率反倒成为一个更为经济的选择。因此在未来的海战当中,尤其是两个国家在海上决战的时刻时,远程精确弹药的使用量以及比例将远大于其空军在陆地上对陆地目标所使用的水平。

(三)DEAD及对地打击任务当中远、近程弹药释放抉择

从俄乌冲突来看,在未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以内,近程弹药的使用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对于空军在执行对地打击的任务上。无论是地形的优势还是通过SEAD以及DEAD来为空中进攻部队所创造出的防空缺口或是防空走廊之后,无可置疑的是运用战斗机/轰炸机来携带自由落体炸弹来对对方的固定地面目标进行轰炸,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法。在多年的治安战当中,美国通过无人机来发射射程较近的反坦克导弹以及对地导弹的做法越来越多,其“无人”的特点也使得其出动任务的成本大大降低,但是无人机自身飞行速度慢,一旦被战斗机抓住将无法逃脱的特点也无法被忽视,因此如果要使用无人机在战区执行任务,需要使用的一方尽量保障制空权的稳定以及SEAD机制的正常运作。因为在陆地上,许多旅级防空单位对于自身的隐藏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无人机/侦察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能够将这一些单位发现也是正常的事情。

当然,弹药航程越长所给载机带来的更高的生存率这一点,可以通过CMO软件进行演示。以下设置了一个情境:进攻方需要进攻位于海岛上的一处陆地目标(MBT T-90A),攻击飞机为6架战斗轰炸机,KD-88由3架JH-7A2携带,并由F-15E携带AIM-120D进行护航。另外几种弹药为6架F-15E所携带。防守方由4架F-18D携带AIM-120C-7、1架E-3G,一座S-300PMU-2防空系统组成,其中陆地目标设置为自动被探测状态,S-300防空导弹阵地为不被探测状态,需要F-15E利用其自带的相控阵雷达或者IRST系统进行侦察。

战果/损失状况如下:

如表所示,当目标被表明或被探测时,载机的生存率会随着所携带的弹药的射程的提高而提高,但是生存率的提升并不完全是线性的,例如KD-88虽然比GBU-39 SDB弹药的射程多出近40海里,但是所带给载机的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60到100海里这一段,仍旧是处于防守方F-18D的巡逻区域之内,但是一旦射程提升到了140海里,那么就完全超过了F-18D所能够截击的范围。F-18D此时所能够做的就是在巡逻区域中寻找已经发射的JASSM导弹。在CMO位面当中,JASSM的隐身性能非常强悍,因此F-18D在三次的推演当中都没能够找到JASSM。

因此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载机的生存率虽然会随着所携带弹药的射程的提高而提高。而实际上,载机的生存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自身“侵入”了对手的防空圈层之内,每进入一层防空圈层,自身的生存率就会下降一层。以想定“阿留申群岛保卫战”(Aleutian Island Defense 2022)为例,需要防卫的目标为航空母舰,负责最外层,担任截击对手携带着Kh-32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图-22M轰炸机任务的是F-35C,所处位置大约距离航母400-700海里;负责第二层截击任务的,是F/A-18E/F,所处位置大约距离航母400-500海里;再往里一层,实际上应当为引导航母编队当中携带标准-6准备截击对手反舰导弹的E-2D,处于航母的前方50-100海里左右或直接在航母正上方巡逻;倒数第二层,应当为标准-2和先进海麻雀ESSM以及最后一层密集阵近防系统。 当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在侵入以上所举例的防空圈层时,越侵入一层,所受到的防空火力就越强,生存率自然也就越低。尤其是对于具有航母或者机场的单位,只要预警措施得当,指挥与航母/机场协调能够起飞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对于快速逼近己方重要目标的空中单位,配合防空系统实施防空截击作战,将会使得进攻方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在上文也提到,一般来说,弹药的航程越长,对于载机的生存率就越高。但是会因此产生成本问题。例如在海湾战争当中,美军所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价格约在一百万美元一枚,而同时期的从自由落体炸弹改进而来的GPS炸弹的价格在十万美元以内。并且战斧巡航导弹的装药往往都不如这些GPS炸弹。并且笔者在上边也提到,海战所使用的远程弹药的比例将会比在陆地上使用的比例要大很多。这其中实际上也包括装药的问题。实际上在二战之后,无论是驱逐舰还是巡洋舰,舰艇的装甲在逐渐变薄。例如在二战当中的大和号战列舰,其主装甲厚度达到了410毫米。现代的主力巡洋舰或是驱逐舰在大和号的装甲面前无疑都显得是“皮薄馅大”。当然即使是战斧巡航导弹这样相对于mk82以及mk84这样的自由落体炸弹来说装药量较少,但是也达到了几百公斤的级别。笔者认为即使是放到二战也很少有能够抗住战斧巡航导弹来这么一下子的战列舰。而现代的驱逐舰和巡洋舰所依靠的防御手段是防空导弹的硬杀伤手段和主动/被动电子干扰系统(ECM)以及一些欺骗式诱饵这样的软杀伤手段。因此也间接导致了海战当中弹药的全线长程化。

在"TxxWxx Campian 2019"当中,很大程度上考验玩家对于有人无人机的配合和长短程弹药的选择和指挥技巧。在一次推演过程当中,因为在对手的区域当中机场较多,我也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就打击机场而是选择点杀掉对手的爱国者和天弓-3,而后利用歼-20等战机在海峡对岸来了一场射火鸡大赛。但这样的坏处就是无法完全保证靠近机场的飞机的安全。在使用低速无人机携带ATGM清理对手在岛上的肩扛式防空导弹阵地时,无人机相对于武装直升机仍旧展现出了自己能够高空飞行的优势:其所受到的毒刺数量低于武装直升机。并且能够以较快的反应对这些毒刺的阵地进行反击。但一旦有残存的战斗机从机场起飞,那么无人机被击落的概率就很大。


MQ-9无人机,对于这类低速无人机的使用方式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启示也不止于此。俄乌冲突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于远近程弹药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对于像笔者这样长期泡在海空战斗当中的玩家。更加体现了如果我们无可避免的在对陆打击当中使用近程弹药时, 战机的损失将在所难免。 因为无论是毒刺防空导弹还是间歇式开机的防空阵地甚至于突然起飞的对方战斗机,对于携带着近程弹药进入任务区域的战机来说都是不小的威胁。

三、对航空母舰战斗机弹药释放与放飞策略探析

1991年,海湾战争,战斧式巡航导弹对于伊拉克境内多处目标的打击标志着航空母舰舰队弹药释放正式朝“双核心”的方向开始发展,所谓“双核心”,就是以传统的航空母舰为一个弹药释放核心以及携带着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驱逐舰/巡洋舰为第二核心。而在这个标题下所探讨的是以航母为核心的弹药释放策略。

自二战以来,实际上航母所能够搭载的战机数量是在下降的。二战时期的日本“苍龙号”,排水在一万八千吨,载机却能够到达53架之多。而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总载机量也就是50架,搭载苏-33的数量为20架,此外加上在当时的航空母舰上并没有预警机、反潜机还有电子战飞机,更为不“纯粹”的载机方式使得一艘航母在一轮次之内投射攻击机的数量减少。而载机数量的减少其实也就决定了如果单独依靠航空母舰同时执行制空、对地打击、SEAD任务的时候将会变得比较困难——即使是对于多用途战机来说。毕竟让同时挂载着AIM-120C以及GBU-31炸弹的F-18来执行防御性制空任务之后再去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方式虽然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是在执行防御性制空任务的时候遇到了对手前来准备对航母发动打击的战机,那么此时这些“一机多用”的F-18的战斗力又不如专门执行防御性制空任务的F-18,因为多携带了炸弹,滞空时间也不会比专门执行任务的F-18更长,因此通过多样挂载在一次放飞过后在不同的阶段实行多种任务的方式基本是行不通的。

那么如果说,通过增加制空挂载和SEAD挂载的战斗机数量,通过制空战斗机来为攻击机提供悉心的护航的方案是否可以有效提升进入?答案是可行的,但是却难以完成既定的打击目标。虽然原本的挂载也很难完成既定目标,但是客观上提升了战机的生存率这一点并不假,并且需要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即使是在1966年,如果光靠航空母舰在一个既定的时间段之内完成多个对地打击任务的同时需要兼顾SEAD以及对攻击机群的护航任务的话,那么即使是3艘航空母舰也将是难以完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航空母舰上无论是战斗机还是攻击机,其挂载能力都不如从陆地起飞的轰炸机或者是战斗轰炸机。

以B-1B和F-18为例,F-18在一次出动时如果是携带着JASSM,那么它最多只能携带2枚,而B-1B一次出动就可以携带72枚。如果F-18携带了JASSM就无法携带更多的制空弹药来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并且一枚的打击和突防效果相较于72枚显而易见。因此我个人认为:在一场较大规模的海上冲突当中,即使是拥有多艘航空母舰的一方,在面对拥有强悍的近岸反介入/区域拒止实力或者是相对等的区域控制实力时,将很难单独依靠航空母舰进行作战,必须依靠从陆地机场起飞的轰炸机或者是由携带着进攻性导弹的舰艇/潜艇来进行进攻性弹药的分担,否则很难在行动时间之内彻底打垮一支实力与自己相近的对手。

而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现代海战当中,舰载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卫己方的水面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因为一旦航空母舰被击沉,那么所有的舰载机将失去一个能够起降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多次的打击的设想便不复存在。大多数航母本身也并不只搭载有战斗机或者是攻击机,其中也一定包括预警机、运输机、反潜巡逻机甚至是拥有ELINT设备的侦察机。当然飞机自身的组成也是可以进行调整的。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航母自身的载弹量。航母所搭载的雷弹种类和数量将决定着这艘航母该如何分配飞机的挂载,而这些挂载往往都比较有限。虽然在军用机场,这些雷弹也是有限的,但是陆地机场的雷弹相比于航空母舰上的雷弹来说更加容易补充,航母一旦在外海消耗了过多的弹药,那么就将面临着必须要返回到港口进行新一波的补给——毕竟总不能指望着那几架小的可怜的运输机来运送弹药。当然海军舰艇一般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弹药的补给相对于陆军来说非常难补给。

因此笔者认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的战争或武装冲突当中,在冲突双方都有专职轰炸机的加持之下,航空母舰所起到的作用将更加偏向制空权的夺取与制空区域的扩大上。因为能够维持一个有规模的轰炸机机队+维持航空母舰舰队的国家世界上屈指可数,而如果说冲突双方的军事水平已经到达了这一个层面,那么无论是哪一方的舰载机所携带的那些个少得可怜的反舰导弹或是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所取得的效果将微乎其微。在行动开始时,无论是哪一方,最首要的防守任务就是防御住对手对于己方航空母舰的进攻,最首要的进攻任务,就是对于敌方航空母舰的进攻。一旦有一方的航空母舰被击伤而不能起飞战机或是直接被击沉,那么这一方将失去至少300海里的制空区域。300海里对于亚音速反舰导弹来说的飞行时间大约是30分钟,对于超音速导弹的飞行时间大约是15分钟。假如失去了舰载机,各个舰艇只能够通过自己的雷达来发现来袭的导弹,那么按照现代的反舰导弹都是5米到30米的巡航高度来说,各个舰艇从发现来袭的巡航导弹的那一刻开始到巡航导弹击中舰艇可能都不足1分钟。回到现实当中,如果当天“莫斯科”号能够拥有一架直升机或者预警机为其进行提前的探测预警,或许会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被亚音速反舰导弹击中的命运。


即使是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在遇到与之实力大致相等的对手时,恐怕有许多国家的航空母舰载机联队会因为自身载机数量、航空母舰吨位限制的原因,没有办法采取激进的夺取制空权的空中部署,这与这艘航空母舰的设计思路是有关的。例如尼米兹航空母舰,最多时可以搭载48架F/A-18E/F战斗机,如果拿出其中的一半24架专门执行空优任务:以CMO中全制空挂载时只需要3个小时准备的时间的设定,那么F/A-18E/F就可以在假设是24小时的行动时间内保持不间断的空中巡逻,如果能够有KA-6D或者MQ-25加油机的帮助,其巡逻时间将会更长。而横向对比“库兹涅佐夫”级,当战斗机全部搭载苏-33舰载机时,搭载的架数在18-20架,以及4架苏-25UTG攻击机,这也就以为着在如果在单独面对尼米兹级航母时,所搭载的战机数量的劣势将会导致其只能做守势制空,没有办法对于尼米兹级上的战斗机所建立起空中巡逻区域产生较大的威胁。当然了笔者认为这是和当初这艘航母的设计有所关联。实际上无论是“库兹涅佐夫”级还是“基辅”级,无论是雅克-38还是苏-33,其主要任务并不是作为单独夺取制空权的航空母舰而存在,而最多是作为驱逐在其堡垒海域所进行巡逻的反潜巡逻机而存在,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将交由其岸基航空兵来解决。这实际上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就是“辽宁号”作为“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其主要任务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本的最初设计的任务而存在: 即其所搭载的战斗机仍旧以驱逐对手的战机为主,不应作为主动夺取制空权的战机而存在,当然必要时也可以作为轰炸机的护航补充,而夺取制空权的主要任务将交给从陆地起飞的海航战斗机或者是空军的战斗机。 因此在进行过详细研究过后,笔者认为自己在之前的一些想定推演当中(特指最初的安达曼海战)主动起飞辽宁号并以三分之一规则进行巡逻的方式并不正确。实际上如果有从陆地机场起飞的战斗机来进行制空权的夺取的前提之下,辽宁号上所搭载的战斗机的任务更多倾向于在甲板上等待起飞,待对手的反舰导弹打过来或者对己方的预警直升机产生威胁时起飞来对对手的战机或导弹进行拦截。

我们由此出发,重新审视除了尼米兹级与福特级之外的航空母舰所存在的意义:例如伊丽莎白号,英国原计划将搭载F-35B的数量是24架,假如在面对一个同样拥有五代机的对手时,该如何对F-35B进行空优配置?已知F-35B在空优挂载上是有2种选择,一种是全隐身模式的4枚AIM-120,还有一种是野兽模式下的14枚AIM-120,野兽模式的挂载必将破坏F-35B的隐身外形,但如果在非野兽模式下将只有4枚AIM-120导弹可以拦截来袭的巡航导弹。如此一来,如果面对的对手拥有庞大的五代机机群,伊丽莎白号如何才能够保护住自身航空母舰的安全都将是一道难题。更何况,目前伊丽莎白号因预算问题大砍了F-35B的战斗机采购数量,虽然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将48架F-35B战斗机采购完成,但是由此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号即使是达到了6万吨的水平,由于其是采取的是滑跃甲板进行起飞的方式,也限制了其一部分的载机数量和载机性能(尤其是预警机),这也将导致日不落帝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同样很难单独依靠航空母舰在海外执行维护其相关利益的任务。

但伊丽莎白号这样的航空母舰欺负一下小国还是可以的。 像“戴高乐”号这样的航空母舰,虽然在面对世界第一第二的海军的对手的时候战斗力仍旧有些不够看,但它相比于伊丽莎白号这样的航空母舰胜在 母舰胜在有弹射器这样的装置,能够起飞E-2C这样的预警机因此也能拥有更为全面的战斗力。

印度航母维克兰特号航母,即使携带的载机是米格-29K,也很难承担OCA任务

在举出了库兹涅佐夫号和伊丽莎白号的例子之后,可以发现, 拥有重型航空母舰将是整个舰队能够通过战机执行攻势制空、对地打击(囊括对地面部队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以及空中遮蔽)任务的基础。 现在并不是1943年,航空母舰上不只有空优战机和打击战机,还有反潜巡逻机等一系列支援战机存在并且缺一不可,因此笔者认为通过一艘单独的轻型航母或者是通过两栖登陆舰单独执行任务的设想并不成立(包括分布式海上行动的设想)——除非这些舰艇能够通过几艘船来搭载和原本重型航空母舰相同的载机量来共同执行任务的同时压低相关成本,否则目前依靠重型航空母舰作为主力的路子将不可动摇。而对于类似于“出云级”或者是一些改造而来的两栖攻击舰作为“小型航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只能够作为航空母舰的补充兵力而存在,即使是搭载了全新一代隐身战斗机F-35B的情况下,其最后的用途和主要任务恐怕和之前AV-8B相差不远。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