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志愿军战术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营级以上推演是否难以模拟中朝军队战术?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的宣传口径中,长津湖以及第二次战役都是一场中国军队在极端劣势的物质条件下依靠意志达成的不可能的胜利。

但是,在研究了几次洛东江战役之前的朝鲜人民军作战,发现这些冷门的战役打得似乎远远比长津湖漂亮。以下是横向对比

局部地面兵力:人民军等于少于美韩;志愿军数倍于美军
补给线:人民军深入38线以南;志愿军距离国境不远
损失:人民军损失较小;志愿军损失极大
战果:人民军生擒美军师长,击毙南棒中将参谋总长,全歼团级单位;志愿军全歼美军团级单位

简单来说,朝鲜人民军,曾数次在局部地面兵力等于甚至少于美韩联军的情况下,击溃美军师,歼灭主力团与直属单位。

人民军的前期穿插包围战术接近志愿军,但是在完成穿插后,选择的首攻目标似与志愿军不同。人民军往往选择优先攻击美军直属炮兵,使其失去战斗力,而志愿军在长津湖的选择却是优先吃掉美军突出的步兵团。

问题来了,志愿军为何不借鉴人民军的“偷炮”战术?是因为之前抗日与内战的经验么?

本想用推演的方式再现人民军战术,可是在现有的Toaw剧本中难以实现:toaw中的火炮被设为被动单位,一些马拉炮甚至能在装甲单位的右键追击下无损撤退一百多公里。

而现实中,炮兵为了发挥射程优势,扩大覆盖范围,增加隐蔽性,往往会部署在远离前线步兵的位置。这时,一旦被轻步兵渗透偷到,炮兵往往只能丢弃全部重武器溃逃。

1 个赞

长津湖陆战一师+7师31团/32团一部的美军炮兵部署因为史密斯少将的提前部署,非常谨慎
美军战前在长津湖地区的单位部署大致如下:
柳潭里(长津湖西岸)有两个团,陆战1师的11炮团也在这里;
下碣隅里在长津湖南边,陆战一师师部和一堆杂七杂八的单位(以及11炮团一部)在这里;
新兴里(长津湖东岸)是31团战斗部,7师31,32团各一部。
这里柳潭里的美军是两个团战斗队实力,下碣隅里和新兴里各一个团战斗队实力,而所有的师属,团属炮兵全在这三个战斗坨内部,在长津湖之前已经是静态部署而非行军状态(这点是关键)
然后,每个战斗坨都构筑了环形工事,要把炮兵端了就得冲进工事里——换句话说,必须是强攻而不是穿插才能把炮兵给端了。
总的来说长津湖是攻坚战,不是运动战,自然情况很不一样。

7 个赞

在洛东江之前,朝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志愿军,自然可以轻松击溃毫无准备的美军。
而在长津湖,志愿军饱受严寒天气和后勤水平之苦,志愿军的重大缺陷是:对美军火力无知,许多部队延续了内战时期步兵密集冲锋的战术,造成了大量无谓的伤亡。
事实上双方算是打平了,都没实现最初的目标。

2 个赞

这倒是很有趣,也就是说美军在史密斯少将的领导下,其实是对志愿军的攻击早有准备的,且非常保守谨慎。

这种观点与流行观点恰恰相反。无论在中方还是美方,流行的观点都是认为志愿军神兵天降,史密斯并未侦察到志愿军大兵团机动,并未预料到志愿军有15万人参与进攻。例如:

我个人认为,美方采用这种观点是为了给自己第二次战役撤退甩锅洗地,中方采用这种观点是为了在民间塑造己方军队的正面形象。我对这种观点一直持怀疑态度。当时第一次战役已经结束20天,西线美军已经损失一万五千人,不可能察觉不到志愿军已经有15万人以上兵力进入西线,也不可能察觉不到志愿军的决心。

至少USMC表现还是比别的单位看着靠谱…

不过肯定志愿军还是实现了战役突袭的目标

史密斯察觉出来了,奈何他的上司阿尔蒙德觉得PVA就是个笑话,很快阿尔蒙德就成了笑话…

3 个赞

话说有与长津湖战役相关的书籍吗?

1 个赞

你说的是对的。看看朝鲜人民军的装备就知道了,装备120辆当时最先进的T34.而且操作人员都是经过二战的苏联红军熟练的坦克手;还有从我国内解放军抽调组建的3个师的人民军,都是战场老兵。当朝鲜,在洛东江,打完这120辆T34,打完这3个师后,再无可看的战绩了。这是金日成错误指挥造成的巨大损失。。。。。。

无论是苏联人,韩国人,美国人,还是我们自己写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在开战前,都提到过一个细节:就是金日成去见了毛主席,主席给金提了一个意见,建议朝鲜能集中力量,速战速决,最好能在釜山将美军赶下海。可惜的是金日成的眼里只有苏联,对这个意见,呲之以鼻,主席也没有办法。。。

果然不出所料,在人民军拿下大丘,大田后,竟然分兵向西夺取其他城市,,并没有全力直取釜山。。这就给了美韩一个喘息之机,得以守住了洛东江。。

美军也是担心人民军全力攻取釜山,以当时的美军是守不住。都已经做好了一旦守不住就全部下海的计划了。

然而,后面的结果就是这样了。主席在得知人民军分兵向西后,也只是叹了一口气而已,这时就已猜测到人民军的后果了。就算如此,主席也多次电报提醒金日成,注意仁川港及38线附近的港口,防止美军登陆。。结果又是结果没听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