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普战斗群在斯塔弗洛的战斗

1944年底,随着盟军向莱茵河的进发,第三帝国的局势急转直下。无论是在亚琛还是在波兰,盟军的攻势已经看似不可阻挡。但是希特勒并不希望束手就擒,而是酝酿着在西线发动一次反击,直接打穿美军和英军防线的结合部,如果计划顺利的话,能够占领安特卫普,就有希望逼迫西方国家和德国讲和。

但事实并不会按照元首的计划顺利发展。
随着12月中旬突出部战役的展开,德军除了在初期取得了一点进展之外,攻势马上就陷入了停滞。
在德军的第一波攻势中,承担着突击任务的派普战斗群快速向西进发,去抢占马斯河上的关键桥梁和渡口。
在党卫军第1装甲军的作战计划中一共有A、B、C、D、E五条行军路线,其中“警卫旗队”师获得了靠南面的D、E路线,将从洛西姆(Losheim)和克林温克尔出发,经斯塔弗洛(Stavelot)、韦尔博蒙(Werbemont)等地,直达缪斯河畔的于伊(Huy),只要渡过河,德军装甲部队就可以利用平坦地形和良好的道路网快速向安特卫普推进。

但由于盟军并没有全线溃退,而是在艾森伯恩岭挡住了后续的装甲掷弹兵,因此派普的装甲箭头在没有后方的支援的情况下,单枪匹马的向西冲去。

本次作战,使用的是《Decisive Campaign: Ardennes Offensive》的一个小规模剧本:Stavelot Crossroad。

德军的任务是从斯塔弗洛出发,尽快的抢占跨过SALM河上的桥梁,然后以此为基础继续向西前进。

德军的出发阵地位于SALM河的南侧,河的北边就是斯塔弗洛镇。历史上美军在这里利用北边的补给站的燃油,在桥梁附近大范围放火阻挡了德军,逼着派普向西通过特里斯庞特(三岔路口),结果攻势再次遇阻,最终功亏一篑。

德军在此处有一处补给源,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能拿下斯塔弗洛,补给线路直接会受到北侧美军的威胁。
因此派普下属的Coblenz和Goltz在后方火炮的掩护下,向斯塔弗洛发动了快速而猛烈的攻击。
在这里的美军在德军优势火力下直接被消灭。
后续的德军伞兵则趁势跟进,顺利占领了斯塔弗洛北侧的补给仓库。


而负责协助派普的党卫军LAH师的其他部队,特里斯庞特遭遇了美军阻击,过河的桥梁也被美军炸毁。
幸而得到了Coblenz的协助,顺利拿下了特里斯庞特。


到了12月18日下午,德军顺利的肃清了特里斯庞特附近的美军。而北线的伞兵则是固守刚刚夺取的补给仓库和岸边高地,监控美军的一举一动。
LAH师的另外三个营则从特里斯庞特南下,去夺占新的桥梁。

18日夜间,能见度很低,双方都没有继续大规模的战斗。德军也利用这个机会调整了一下部署。
两个伞兵营去北侧守卫关键的路口。Coblenz则从特里斯庞特向西北前进,绕过了山脚,来到了一处河流交汇处。这里的阵地能够挡住盟军的进攻。

而在南线一代,4个LAH师装甲掷弹兵营则沿着SALM河南下,肃清了Goronne的美军,打开了南线的通路。

19日上午,第501重装甲营以及LAH师的步兵,沿着特里斯庞特西边的公路发动攻击,径直冲向了美军位于西侧的补给源,试图切断地图上美军的补给。虽然美军第504团的1个营在半路发动了一次自杀式反击,但由于补给被断,后续美军也全部集中在了北线,因此没能实现其作战目标。

为了抵御美军的反扑,Coblenz的步兵营炸毁了特里斯庞特以北的几座桥梁,使得美军在这里无法投入足够的兵力。斯塔弗洛那边德军的两个伞兵营也在炮兵的支援下苦苦支撑。

相对北线的死守,中路的突进,南线可以说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不仅肃清了当地的美军,还占据了大范围的地域。但是这一侧的交通线距离补给线较远,对于后续的作战可以说能够提供的支援还是有限。

到了19日下午和夜间,盟军的兵力出现了显著的增加,因此向德军开展了全面的反攻。
为了控制战场,德军不得不进行了战线的收缩。

随着夜间回合的结束,最后德军拿到了92分,取得了minor victory。

战后局面分析:
尽管德军赢得了这个剧本的胜利,但从局面上来讲,盟军已经通过增兵,在可用的兵力上超过了德军。


德军本次作战,在前期还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总攻消灭了1400多美军,自身损失368人。

其中技术装备中豹式坦克损失了12辆。

补给情况上来看,德军在战斗后期,补给数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虽然能够维持部队的使用,但是由于兵力不足,北线侧翼的压力非常之大。

在最后检查战场时,甚至发现有一支美军还抄了德军后路,重新夺取了斯塔弗洛。
可见德军取得的胜利是多么的不稳固。

7 个赞

终于有dc4的战报了,支持! :heart_eyes:

1 个赞

感觉这代美术ui不是好了一点半点

2 个赞